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发展基金用于扶持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资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以及向普通用电企业和家庭电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两部分,其中又以电价附加收入为主。
这也是目前对可再生能源上网发电进行补贴的唯一资金来源。
虽然电价附加的征收标准已经在逐年提高,从2006年开始征收的2厘每千瓦时,到2009年提高到4厘每千瓦时,直到自2011年12月起开始执行的8厘每千瓦时。但是实际征收的电价附加收入与实际补贴需求缺口还是相差很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透露,电价附加年收入本应为400亿元,但在执行过程中便被打了折扣,目前该基金规模约为200亿元,其中用于风电补贴的就有180亿元,再刨去生物质能等,留给太阳能补贴的极少。
按照目前国内光伏太阳能年发电水平,年均发电400—500亿度,相应需要200多亿元补贴。也就是说,平均每年电价补贴的资金需求和电价附加收入相差了至少十倍以上,缺口约为200亿元。根据国家的预期,上网电价及补贴的执行期限原则上为20年。
《2013中国光伏分类上网电价政策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全国累计装机100吉瓦,2013年以后新增大型光伏电站装机46吉瓦,分布式光伏46吉瓦。20年补贴资金总需求在4500亿元以上,大型光伏电站总补贴资金2900亿元以上,分布式光伏1590亿元以上。
对于如此庞大的光伏补贴需求,我国可再生能源基金能否满足,仍然存在太大的不确定性。正如孟宪淦所言:“钱从哪来是个大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光伏产业的一切政策就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