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补贴资金与实际需求相差十倍?
国务院明确了35GW的装机目标,也同时明确了分布式光伏补贴年限为20年,若真正完成,每年需要多少亿的财政补贴呢?
截至目前,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约为7~8GW,每年可发电400亿~500亿度,相应需要200多亿元补贴。若完成35GW的装机量则年发电可达到2000~2500亿度,每年需要的补贴为700~1125亿元,这种庞大的资金需求绝不是简单的财政拨款或征收电价附加所能解决的。
电价附加从2006年开始征收时的2厘/千瓦时,到2009年11月提高到4厘/千瓦时,2011年12月又提高到8厘/千瓦时。按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49591亿千瓦时计算,电价附加收入才仅为400亿元,况且电价附加的征收不是为光伏设立的,是为可再生能源,算上风能、生物质能等,真正留给光伏行业的款项非常少。目前光伏补贴供需相差十倍以上,如果到2015年光伏累计装机量再提升五倍,补贴缺口就会变成天文数字。
笔者认为,国家既然下定决心支持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就需要在传统能源方面“做手脚”,征收合理的碳税并适当提高可再生能源附加值是解决补贴缺口的惟一手段。中国政府发展光伏时间太短,光伏发电成本高装机量又太大,就只能在光伏发电的社会效益方面做文章,即让传统的火力发电用户拿出一部分钱来补偿“光伏电站为中国低碳减排做出的贡献”。
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就提出了有关碳税的提案建议,通过征收碳税建立国家可再生能源或低碳经济基金,支持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这或许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补贴资金来源未解决,光伏电站补贴按月全额结算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