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变动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王小鑫打了一个比方:“就好像国产手机和国外知名手机,同样的功能,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价格的吸引力选择国产手机,但如果国产手机和国外知名手机价格相差无几,还会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国产手机?同样,当中国光伏产品和欧洲光伏产品价格接近时,消费者就会考虑选择哪一个更值得信赖、服务更好的企业。欧洲企业难免有本土优势,他们的销售、服务网络,比我们,尤其是小企业要健全。”
民生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对记者表示,光伏组件的成本每年都要显著下降,而中国企业在未来2年(协议有效期至2015年12月31日)放弃了降价的权利,其价格很可能会很快被台韩等地区企业赶超。
“我记得,2002年迫于市场压力,中国彩电出口企业与欧盟达成了固定‘价格承诺’下的40万台‘出口配额’协议,康佳、海信[微博]、长虹[微博]、厦华、海尔、创维[微博]、TCL[微博]等7家中国彩电企业与欧盟签订了‘价格承诺协议’。结果由于欧元汇率变动以及机电产品成本快速下降的原因,到2005年,承诺价格已经高出市场价格60%以上,导致中国彩电产品实质上不可能进入欧盟市场。而光伏成本下降速度甚至可能快于电视机产品,而此次的价格承诺与2002年的案例何其相似啊!”王海生说。
被迫转场
尽管困境重重,但王小鑫仍然不想就此放弃欧洲市场。他认为,培育一个良好的光伏市场非常不容易,这其中有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地域、环保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欧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只是要想守住这个市场,尤其是小企业,可能是要转变方式,比如发展转口贸易、将生产线搬到国外等。
“有时转口贸易就像是在打游击战。”王小鑫打趣地说。“我们与欧洲商人找一个第三地进行转口贸易,该地光伏产品出口量突然地连续增加,势必会引起欧盟的注意,这时欧盟就会介入调查,最后就会限制该地的转口贸易,我们不得不另寻新地。”
其实,将生产线搬到国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光伏企业的选择。此前,光伏巨头英利集团的首席战略官王亦逾就向外界释放信号,英利正在考虑将生产基地撤离中国,可能搬到越南、非洲等新兴国家以减低成本。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南京中电光伏有限公司已将生产线搬到土耳其,宁波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新的生产线正在越南建造……
而在新兴市场建立合资公司也被看做是一项“以退为进”的战略布局。早在与欧洲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开始之前,国内部分光伏企业就已经对市场策略进行了调整,新兴市场暗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