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指控愈发密集
就在最大的反倾销争端告一段落之际,将中国作为目标国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反倾销案件仍纷至而来。
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指控的数量一度分别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不仅传统欧美国家将中国作为最大的反倾销目标国,新兴市场国家亦对此纷纷效仿。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企业对传统欧美市场出口力度大幅削减,转而将新兴市场作为出口受阻的替代国,但这一转变亦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以乌克兰为例,据乌克兰《政府信使报》7月27日的报道,日前乌克兰跨部门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第AD-300/2013/4423-06决议,决定自2013年7月27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无缝不锈钢管启动反倾销调查。要求相关利益方必须在30天内在乌主管部门经济发展与贸易部登记,并将择期举行听证会。
这是占中国出口份额并不算多的乌克兰最新对中国的反倾销指控。而过去几年来,乌克兰分别对来自中国生产的柠檬酸、乳酸、冰箱、黑色金属制品、钢丝绳和钢缆等多种产品发起反倾销诉讼。
据长期代理反倾销案件的北京天达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王杕观察,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呈现出发起国越来越多、产品种类越来越繁复的趋势。王杕对记者表示,尽管反倾销案中有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的光伏产业,但也同时可以看到一些“不起眼”的产品亦出现在把中国作为目标国的反倾销案件门类清单中。天达律师事务所曾在欧盟对华熨衣板反倾销案中代理中国企业应诉,而最近,他们又刚刚在欧盟对中国不锈钢管焊件这样的“小产品”的反倾销案件中取得胜诉。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屡屡遭遇反倾销背后折射出了更深层次的产业政策困境。以光伏产业为例,由于该产业是新兴产业,进行产业补贴是各国的通行做法。但是,补贴的方法却值得推敲。
张曙光认为,与其拿中国纳税人的钱去补贴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即补贴生产者),不如将其补贴本国的消费者(即直接补贴本国使用光伏能的消费者)。“补贴后者的好处在于,消费者拿着补贴到市场上去购买产品,这实际上是把选票投给了好的企业,这是一种市场行为,扩大了市场竞争,既避免了补贴企业产生的腐败行为,也避免了进口国对我们的反补贴诉讼。”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