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玩转谈判筹码,欧盟很“识趣”
自6月5日宣布执行临时性关税以来,欧盟受到的内部压力就从未间断。欧盟规定的2月过渡期,本想是中国度日如年,却倒成了欧盟自己的苦难期。
这个避免了47.6%高额关税的最低价格背后,是中方专家组在这场斗智斗勇中最大利用谈判筹码,又巧妙活用心理战术的高超谈判技艺。
6月27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向进口自欧盟的化学品“甲苯胺”征收为期5年近37%税率的反倾销税。虽然甲苯胺系一种染色中间体,与太阳能光板完全无关,但却仍具有“声东击西”的效用,中方光伏谈判筹码也就间接增加。
7月17日商务部又发声明:从7月18日起,原产于日产(北美)汽车有限公司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所适用的反倾销税税率下降至3.6%,并取消反补贴税。
汽车依然和光伏产业链完全不沾边,但敏感的“汽车”对于欧盟却意义非凡。此举有望为中国国产车进驻北美市场打通门路,欧盟汽车厂商今后面临的竞争可能不仅是在中国市场而是全球市场。
7月18日商务部又公布了对产自美国、韩国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的初裁结果,并于7月24日起分别向美国及韩国产品征收53.3%-57%及2.4%-48.7%的高额关税。
而欧盟多晶硅却幸运地被开了“绿灯”,虽然调查榜上有名,却不见征税单。多晶硅为光伏重要原材料,且中国进口最多来自德国,约占中国总进口的30%。一旦征收反倾销税,将对欧盟尤其是德国企业造成重创。多晶硅可谓是中欧光伏谈判中方最重的筹码。
此番中国软硬兼施,唯独未公布对欧盟多晶硅调查结果,显然是让吓出一身冷汗的欧盟尝到了甜头,也让欧盟见识了善打心理战的中国如何调兵遣将玩转各策略,争取到自身谈判筹码的最大化。
自此,欧盟终于“识趣”,主动迫切“合作”,积极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这也就成就了中欧贸易史上第一案的提前和解。历时近一年的光伏纠纷案至此虽基本谢幕,但中国光伏业自己的改革优化或许才刚拉开序幕。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