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双反”,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山西省光伏产品出口陷入停滞
山西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是山西省最大的光伏产品出口企业,然而这家企业今年的出口为零。
7月16日,全省外贸“半年报”亮相。上半年,山西省出口逐渐走出去年的低迷状态,实际完成222.3亿元人民币 (折合35.53亿美元),同比增长52.3%。但光伏产品出口企业交出的答卷有些寒酸,据太原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光伏产品出口仅有1.4万美元,在同期全省出口总额中几可忽略不计。
天能科技等企业出口“跳水”,是全行业内外交困的缩影。作为山西经济转型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山西省光伏企业如何危中寻机、逆势而上?
龙头企业停工受海外市场萎缩拖累
天能科技是太原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企业,综合产能为500兆瓦,2007年投产后,总销售额的90%出口德国、澳大利亚,在国际光伏市场需求旺盛的时期,公司生产线一度保持全天24小时运转。2011年以来,随着市场持续恶化,该公司也逐渐陷入困境。
来自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11年,天能科技出口额尚为1163万美元;2012年,这一数字几乎被“拦腰斩”,大幅降至622万美元,公司也于当年6月基本停工;今年,该公司截至目前没有出口。
龙头企业出口下滑,省内其他光伏产品出口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如山西纳克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的出口额仅为125万美元,至于省内其他光伏企业,当年出口额均未超过50万美元。
从全省来看,2012年,光伏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276万美元,同比下降51.1%。其中,出口额为871万美元,同比下降46.5%。而在今年上半年,山西光伏产品出口仅为1.4万美元。
光伏业陷入出口窘境,背后的推手是欧美的 “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调查和行业产能过剩。
2012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特别是美国商务部针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双反”惩罚性关税初裁结果出台,给国际市场光伏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直接影响。欧盟在2012年9月和11月分别对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今年6月5日,欧盟公布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从今年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若两个月内中欧谈判未有结果,则此后4个月税率将升至47.6%。
从国内来看,光伏市场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也造成行业整体利润下降。据统计,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为2GW,占全球产量的36.7%;2011年,光伏电池产量已达20GW,约占到全球产量的65%。而目前全球光伏产能约60GW,整体需求只有30GW。产能过剩导致光伏产品价格快速下降,光伏组件现货价格由2012年5月的1.7美元/瓦下降至目前的0.7美元/瓦左右,行业整体毛利率不足10%。此外,国外市场依存度过高,80%以上光伏产品依赖出口,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也使企业深陷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