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沿着丝绸之路的方向,一座座挺拔的铁塔巍然耸立、一条条妩媚的银线在戈壁盐湖、高山荒漠间不断延伸,成为柴达木盆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这片昔日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古老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青海新能源发展离不开大电网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因而发展绿色、低碳的光伏产业,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0年,青海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梦想正式起步。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参加“2011青海光伏产业研讨会”时表示,青海省正在成为国家推动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大研究基地”。而国家电网公司在进一步解决并网、消纳等关键技术问题上,为光伏产业发展赢得了空间。
就在那时,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已经进入可研评审阶段。这项综合开发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工程,为青海省“十二五”期间实现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加快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光伏产业已成为青海省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青海省发改委能源局局长于小明表示,2012年,青海省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突破200万千瓦。然而,光伏电站的快速发展及大规模集中并入也给青海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保证青海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防范大规模光伏电站脱网问题的发生。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发展新能源、解决消纳问题,必须要坚持‘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工作思路。和全国风电大规模接入存在的难题相似,青海电网在消纳光伏电站集中上网中遇到了电源结构单一、光伏电站发展速度快、远离负荷中心等许多难题。实现200万千瓦光伏电站建设及并网目标,对青海电网带来了新的考验。青海光伏新能源集中上网只有依靠全国大电网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采取远距离输送、与常规能源互配,才能实现并网消纳,发挥最大效益。”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宏志表示。
2012年5月13日开工建设的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为柴达木盆地大规模光伏电站群并网带来了新希望,开启了青海西部大建设、大发展的新纪元。对此,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伟胜说:“清洁能源利用是世界级难题。工程对加强和完善西北750千伏主网架,促进疆电外送,优化青海电网结构,有效发挥青海光伏产业优势,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构建安全稳定清洁的能源体系,加速开发新能源,为柴达木盆地大规模光伏电站群并网提供电网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摆脱缺电 跨越前行
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投资约95.6亿元,线路全长2180千米,是西北750千伏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这项关乎青海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的重点工程,最重要的一点是切实解决青海缺电问题,为青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青海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景雄满怀信心地说。
目前,青海省的发展主要依赖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和西宁市,两地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85%的工业增加值和80%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
作为全国面积最大又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柴达木已探明矿产86种,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达16.27万亿元,占青海省资源总价值的95%,占全国的13%。其中,钾、镁、锂、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青海省经委主任朱建平认为这些优势资源要实现循环利用,就要有电力的强力支撑与保障。这两年,国家电网公司统筹部署,加大外购电力度,全力保障了全省的电力供应,但青海作为西北区域唯一缺电省份,电力电量缺口逐年增大,寻求长期电力保障已迫在眉睫。
据国网青海电力交易中心主任常华介绍,从电量平衡结果分析来看,未来西北电网主要缺电区域将集中在青海电网。考虑省内规划火电项目建成后,青海电网2013年缺电量257亿千瓦时,2015年缺电量198亿千瓦时。省内电源无法完全满足青海省“十二五”后期及远期用电需求。如此大的电力缺口,亟须西北主网送电。
作为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战场, 如今,在浩瀚的柴达木盆地,随处可见林林总总的企业和工厂。即将投运的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开启了“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新格局,将形成100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显著提升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通过这条联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大美青海,这片西部大开发的热土,必将为青海经济社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