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国银行间出现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似乎已经缓解。看似渐行渐远的“差钱”背后,带给实体经济的影响却值得长期关注。
银行间流动性紧张,说到底仍是实体经济不景气造成的——高速增长30多年的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对新兴产业、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强实体经济吸引力,避免实体经济“空心化”。
中小企业融资,历来坎坷。在当前形势下呈现什么新特点?记者在全省范围内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产业,在“钱荒”背景下对他们的生存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推出一组反映企业心声以及危中求机、抗跌止滑的报道。
潘锦功感到,光伏产业标签,正成为企业融资的“紧箍咒”。2011年以前,这个产业无限风光,坐在办公室都有银行职员上门联系放贷,但现在却成了银行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
潘锦功是成都中光电阿波罗太阳能公司的总经理,归国博士,掌握着自主研发的碲化镉薄膜技术——将碲化镉镀到玻璃上,即便在弱光条件下,也可通过光电转化产生电能。9月份有望启动生产线建设,明年底产品就将批量上市。
最让他担心的是:这一节奏会不会被“缺钱”打破?
现状:“银行在回避,像回避传染病一样”
心声:“黑白电视”过剩,“液晶”产品迎来机遇期
7月11日,潘锦功接受记者采访前,正在看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的最新资料,那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有一天,我们会是竞争对手。”潘锦功说,两家公司选择了相同的技术路线,不同的是,第一太阳能已实现碲化镉薄膜商用且在盈利,“我们还在紧紧追赶。”
在2011年光伏“寒冬”来临前,受益于产业高歌猛进的大环境,一家银行给了阿波罗6亿元的授信。那时,阿波罗的产品处于研发、实验状态,授信一分没动。
紧接着,就像跌宕起伏的戏剧,受欧美“双反”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失去主要市场,产业形势急转而下,企业纷纷减产、停产,直至今年3月,行业标杆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组,整个形势似乎仍未探底,阿波罗的授信也再无下文,另找银行贷款更是艰难。
“自从有了产业危机,所有银行都在回避,就像回避传染病一样。”潘锦功感叹,“我们有央企控股背景,尚且如此,其他民营企业可想而知。”
“光伏产业过剩,本质上是低端产品过剩。”潘锦功多少有被环境“株连”之感。不同于传统晶硅太阳能技术,碲化镉薄膜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低、寿命长,而阿波罗公司的中试产品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即使处于产业低潮期,该公司也积极向海外拓展,不但在美国建立了研发中心,还收编了德国的技术团队。
但眼看生产线建设在即,潘锦功还是有些不踏实。“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现在很多同行是‘断血’,我们‘贫血’也是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