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之外,尚需政策强有力的手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太阳能光电产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国内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例只有0.5%。
当光伏发电上网瓶颈打开后,人们却发现国内市场的大规模开启面临新的问题。
2012年12月底,山东省青岛市北区同德路的徐鹏飞在楼顶安装分布式光伏装置并成功发电并网。此后,由于媒体的报道,他几乎每天都被咨询电话追逐,上门参观者也络绎不绝。但直到2013年5月中旬,还没有一个咨询者真正投建光伏项目。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国内光伏市场没有启动主要是并网难,但国家电网开通绿色通道、设计费免除、减化上网程序后,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出现大量分布式光伏并网的报装申请。”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光伏是依靠政策扶持才能发展的行业,并网做得好,但发电成本高,不解决成本和盈利问题是无法大发展的。”
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有了明显下降,但综合测算下来,投资回报周期仍需要十几年。从世界范围内看,新能源发展初期,国家都是有补贴的。我国以前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是“金太阳工程”,实行初装一次性补贴政策,但具体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调整政策,出台更适合国情并促进光伏业开拓国内市场的政策是为光伏业解困的重要举措。
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向部分政府机构、相关光伏发电企业下发了《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的意见稿。
新的《意见稿》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将全国分为四类太阳能资源区,制定了相应的标杆上网电价。同时,对分布式发电和大型地面电站发电进行了区分。分布式发电电价补贴为0.35元/千瓦时,补贴资金同样来自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并由电网企业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转付。
危中寻机,到底要靠什么
然而,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意见稿》却并未正式出台。光伏生产企业期望值高,希望补贴更高,政府部门考虑钱从哪里来,会不会造成对其他产业的压力成为博弈的重点。
“目前,博弈没有取得最后的平衡。”李琼慧告诉记者。
“所有国家都要在补贴扶持新能源与社会的承受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李琼慧所长看来,我国的太阳能资源非常好,国内光伏装机起点又比较低,只要激励政策合理,今年光伏装机新增1000万千瓦的规划是可以实现的。国内市场的放量增长可以消解过剩产能,但前提是政策要及时出台,博弈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初衷是为了技术进步,企业还是要承受一定成长压力的。企业必须要不断地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而不能完全指望补贴来救自己。”
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困境,掌握产业核心技术仍是重要环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金淦说,中国企业只有做好自己,投入科技创新,才能具备对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
同样,开拓国内市场中国企业也要拿出真功夫。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提出,企业在市场方面应加强推广力度,向光伏终端产品发展,开发多样化的应用系统,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光伏产品应用多样化,支持企业加强对小型系统研发力度,完善标准体系,创新投资和推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