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牵动整个光伏业界敏感神经的中欧光伏贸易谈判仍未有最终结果出炉,其最新进展情况显示这一谈判进程的艰辛。
据业内权威专家近日透露,中方在价格承诺问题上已提出“年对欧出口总量10GW,价格不高于0.5欧元/瓦”的条件,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目前要达成各方利益的平衡仍然艰难。
欧洲市场的旁落或终不可避免。在此背景倒逼下,国内光伏市场大规模启动正享受各种利好政策的召唤。众多企业在“趋热避冷”的情绪左右下,纷纷开始卯足劲头加码国内光伏电站开发,一场国内电站市场“蛋糕”的分食战正加紧上演。
欧洲市场“阴晴”短期难测
今年上半年特别是第一季度,传统欧美市场因“双反”而导致的需求降缓及新兴市场勃兴成为国外光伏市场最大特征。但进入下半年,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欧洲市场会随着“双反”影响至深而进一步旁落,新兴市场崛起的速度也可能因“双反”阴云笼罩而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随着8月6日谈判结束的日益临近,中欧就对华光伏产品“双反”谈判正进入最后博弈阶段。据权威光伏专家王斯成对媒体透露,中国谈判中提出的条件是“每年向欧盟出口光伏组件总量不超过10GW,10GW以内不征税或者少征,超10GW部分按相关规定征收,同时,光伏组件售价不低于0.5欧元/瓦”。
一位长期跟踪光伏行业动态的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一条件对于中欧双方企业来说,都可能并非最佳答案。他分析称,每年10GW的对欧光伏出口量,如果按照市场预期的2013年欧洲光伏新增光伏装机约12GW核算,则意味着欧洲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仍将来自中国,欧方是否接受还是未知数。而若按0.5欧元/瓦的售价,尽管处于一线梯队的优势中企还能承受,对于之外的大多数中企来说则意味着失去昔日的价格优势。这显然也让中国光伏业界整体难以承受。
而事实上,欧洲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吸引力也正在逐步降低。根据平安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继2012年欧洲市场新增装机规模降占全球份额由2011年的80%降至55%后,今年上半年,这一占比预计再降至33%。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双反”终裁结果不出意外仍会出台,欧洲市场需求到年底可能会进一步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