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优势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海西立足优势资源,把发展新能源作为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的战略先导产业,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将新能源产业列人继油气化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及冶金工业产业、煤炭及煤化工、特色生物产业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海西新能源产业呈几何量的增长。
——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新能源产业规模发展提供了保障。柴达木盆地不仅以丰富的矿产资源著称于世,同时新能源资源也位居全国前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5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80%以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7000兆焦/平方米,为全国第二高值区。盆地大部分区域属于风能可利用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50B100W/平方米,全年风能可用时间3500B5000h,出现频率50B70%,主导风向大部分为偏西风,但冷湖、德令哈为偏东风,香日德、都兰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均在3m/s以上,盆地西部和唐古拉山区超过5m/s。此外,盆地风速≥17m/s的大风出现频繁,大部地区年大风日数都在50d以上。其中,盆地西部可超过100d,特别是唐古拉山区可达150d以上,为我国同纬度之冠。
同时,丰富的开发优势为规模化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全州现有未利用土地面积19.5万平方公里,其中可用于开发太阳能、风力发电的荒地、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面积达9.96万平方公里,且地势开阔、平缓,能够满足太阳能、风力发电所需土地需求;国道315线、215线、109线及省道、县道为建设太阳能、风能电站提供了交通便利;作为青海省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海西用电负荷潜力较大,具备较强的太阳能、风能并网发电的消纳条件。
——清晰的规划定位,为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们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瞄准世界新能源发展前沿,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的工作思路,依托《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太阳能发电基地规划》《青海省海西州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青海省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各地编制更为详细、符合当地发展的区域规划,已编制完成《青海省格尔木太阳能示范城市规划》《青海冷湖地区风电规划报告》等,到“十二五”末全州新能源规划装机容量为5000兆瓦,其中,光伏装机容量4000兆瓦,光热装机容量300兆瓦,风电装机容量700兆瓦,一个较为系统的海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
宏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晰,站在海西新能源发展的新起点,加快格尔木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德令哈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新能源装备制造本地生产。积极吸引国内外太阳能、风能领域优势企业落户新能源示范园区,力争把柴达木打造成国家级新能源发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