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府上下匆忙“造市”
美欧对华光伏“双反”,让中国光伏产业很受伤,行业亏损、倒闭长期持续。回想前几年光伏行业的风光,已经远去,嗅到的只是眼前的惨淡。目前,中国40余家多晶硅企业开工的不足5家;组件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50%左右,1/3的企业倒闭;在美上市国内光伏巨头们连续7个季度净亏损。
行业巨头——尚德电力已经申请破产。由施正荣于2001年创办的中国光伏产业标志性的,全球产能第一的企业尚德电力,截至2013年2月底,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在内的9家债权银行对无锡尚德的本外币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已达到71亿元,已经于3月20日正式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成为了这次大浪潮的最大牺牲品。不知在什么因素的作用下,尚德电力的债务能够达到71亿元?值得深思。
而另外一家,赛维虽然没有宣布破产,但据悉也已经进行了重组。另外一些企业或许也是碍于面子和其他一些因素,目前基本上将产量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
面对如此的画面,政府一方面积极的进行国际谈判,争取将国外市场的损失降到最低;一方面从上到下的出台各种鼓励政策启动国内分布式发电市场。
2012年9月份,出台《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通知》;后期有解决了并网的难题;并与2013年3月份将分布式发电电价补贴确定为0.35元/千瓦时。
在启动国内市场方面,地方显得比国家更为积极,就在近期短短的一个月内,嘉兴给出了2.8元的个人分布式项目度电补贴;桐乡实施了每瓦1.5元的一次性安装奖励和0.3元/千瓦时的度电补贴的“一奖双补”政策;合肥出台了居民自家建光伏发电项目或企事业单位建设光伏停车场项目,按装机容量一次性给予2元/瓦补贴,另外按照发电量给予每度电0.25元的补贴的政;江西用4元/峰瓦的补贴鼓励实施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
这样的刺激力度在中国可谓前所未有!
光伏,要用“新错”来弥补“老错”?
当年,政府或许缺少对产业发展的长远的、整体的规划,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而大力鼓励投资,企业一哄而上,产能快速扩张,结果在短短两三年创造了一个目前很难承受的“负担”。
目前,迫于经济、就压,更重要的是面子上的压力,又要通过政府的手段,让广大的保百姓参与来解救这一困难。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的电力,不能让老百姓来承担这一后果。
无论从当初的鼓励发展产业,还是在如今的激励扩展市场。好像都是在表面的供求关系上做一些文章,并没有特别注重技术层面的提升。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能挽救中国光伏产业吗,这或许是用一个新的错误来弥补一个老的错误!
试想,当年将这些政策、资金用到技术创新上,降低成本上,如果或许已经实现了评价上网,已经具备了与常规电力竞争的能力。那么,还害怕市场长不大,产业壮不大吗?
现如今,与其在启动国内市场,将这些昂贵的板子装在屋顶上,还不如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放在应该早做作而一直没有做的事情上——通过大力度鼓励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
同时,也应该多为即将失业的这些业内朋友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