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时下的两个月已经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艰难岁月”,但实际上两个月后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政府和光伏行业正在积极寻求与欧盟的谈判和对话,希望能够解决此次双方的光伏“争端”。然而最终谈判结果如何,现在还很难下结论,一旦欧盟按照其公布的“递进表”征收关税,8月6日双方未能达成一致,中国光伏产业将迎来真正的“艰难时世”。
近年来,国内光伏基地遍地开花。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有300个城市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光伏产业基地超过100个。2009年,中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
由于国内需求尚未全面启动,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欧美等国光伏需求急剧下降,此种情形下,中国与欧美的光伏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欧美也先后向中国的光伏产业展开“双反”调查,并实施“贸易战”,导致光伏组件价格暴跌超过50%,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迅速进入寒冬,曾经的光伏明星企业无锡尚德的破产,更是给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业内人士指出,欧盟的反倾销税只是给国内的光伏产业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破产”洗牌。中国光伏产业真正的出路,必须是如李克强总理所要求的那样:除了稳住国际市场,重要的是启动国内市场,消化产能,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保留先进生产能力。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以创新赢得新优势。
“自欧美双反案件启动以来,企业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进行内部挖潜、技术创新、调整市场策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凭借完成的产业链、技术、成本、品牌、和营销网络优势,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地位。2012年实现了组件全球出货量第一。”苗连生认为,中国的光伏企业,一定要国内外市场同时抓,还要开拓新的市场,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质量,用质量提升竞争力,方能应对各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