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中欧光伏案迎来一系列谈判,而谈判之后有没有可能迎来转机,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转机可能会出现,但这个过程会很艰难。
白明表示,有消息称欧方欲在价格和数量上同时设限,既要求中国企业提高价格,同时又限制出口数量。如果欧方要价过高,那么中方可能会接受不了,能否最终达成协议仍需博弈。
能否达成协议仍存很大变数
据初步统计,光伏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对于谈判的结果,白明持“谨慎”态度。他表示,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大小还不好说,中方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但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对于欧方的要求不能一味答应,否则即使达成协议,也要付出巨大代价,是没有意义的。
有观点认为,谈判存在成功的可能性。分析指出,此前欧盟有18个国家都对初裁表示反对,千余家企业也曾联名上述欧委会。反倾销在欧盟内部本身就很不得人心,磋商还是有可能谈成的。
对于若没有达成协议中国将如何应对的问题,白明表示,中国应进行相应的反应,给欧盟增加压力。同时从自身来讲,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开拓多边市场,同时扩大内需。由于光伏业本身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要消减低水平重复建设,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目前,中国已就欧盟葡萄酒展开“双反”调查,但6月13日,欧盟将中国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反倾销措施诉至WTO,中欧贸易战似乎“一触即发”。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基于中欧深厚的合作基础,目前来看,爆发全面贸易战的概率很小。外界期待双方能在不到两个月的“黄金期”内就光伏双反案达成和解,这是可行的,也是唯一双赢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