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欧盟“双反”,国内光伏企业选择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绝地反击。据记者观察,自6月4日,欧盟对中国光伏反倾销初裁结果公布后,国内企业的自救动作越发密集,出售股份、转战阵地、投资他业,“这些被政府惯养大的孩子,正被形势所迫,要在短期内学着自己长大”。有业界评论称。
据了解,6月4日,欧盟委员会做出决定,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期间双方未能达成新的和解协议,自2013年8月6日起,反倾销平均税率将升至47.6%。当时,有企业表示,“11.8%的关税还可以接受,但如果最终未解,我们最大的光伏市场或将失去”。面对重压,企业开始了自救长征路。
抛售资产成了最直接的手段。上周,保利协鑫发公告称,完成向金保利新能源出售招商新能源的17.39%股份,代价3.9997亿元,以金保利配发2.4亿股、发行本金额1.6亿元的可换股债券支付。与此同时,保利协鑫附属与招商新能源订立了框架协议,合作发展若干太阳能发电项目,同时未来三年按市价向招商新能源销售合共50亿元人民币的硅或组件。
今年3月,保利协鑫还曾与英利签署深度战略多边合作协议,两大光伏巨头的牵手曾多被业界看做是“光伏行业产能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谈及强强联手,英利就在光伏反倾销结果公布的第二天,宣布与美国杜邦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英利方面介绍说,通过这次合作不仅可以获得先进的光伏材料供应,同时还将借杜邦在美的品牌优势与影响力,帮助其继续打开美国市场。
其实,和英利一样,国内的其他光伏巨头也都在积极地寻找其他海外市场,以弥补可能失去的五成多的市场。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年多以来,该公司在亚太、中东和非洲区域业务发展很快。其新加坡总部辐射周边区域的光伏业务在今年一季度就已超过50MW。英利对东南亚市场也是情有独钟,“目前,公司现已在东南亚找到了资源好且政府愿意合作的地方建设新厂”。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光伏巨头在海外新兴市场忙布局的时候,国内也在为迎接企业回归做着准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7日在考察河北邢台光伏企业晶龙集团时曾表示,除了稳住国际市场,重要的是启动国内市场,消化产能。国家制定了促进光伏发电的政策,包括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家庭使用光伏发电装置,给光伏发电电量补贴、税收优惠,电网为光伏发电并网提供便利。“当前中欧谈判成效是有的,但谈判没有结束,我们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希望光伏企业挺过两个月。”李克强说。
挺过两个月,不仅是行业巨头的事。虽然没有大企业的豪气,中小企业也并未坐等灭亡。日前,一家来自河南的光伏企业郑州恒凯能源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已经拓宽了产业面,向时下比较热的节能改造行业延伸了触角。据他介绍,现在公司主要做空调终端智能化控制,可以帮助客户实现节电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