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无论真正的利益点是什么,中国光伏产品被推至风口浪尖,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挑战。
据分析,如果“双反”最终成立,中国组件企业即便不会失去欧洲市场,其竞争力也会大大削弱,因为不管是异地建厂还是从国内发货,企业制造成本都将大幅增加,很难再有成本优势。
而欧洲市场萎缩后,国内市场能否填补这个空当?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表示,现阶段国内的环境和政策都不够成熟。
中欧双反战爆发后,很多企业曾燃起在国内投资电站的热情,但是,由于并网、补贴等多个问题,又纷纷丧失了信心。
“国内对光伏产业的地位和未来发展认识不够。光规划是不行的,辅助的政策迟迟不到位。我们担忧双反会带来灭绝性的打击,光伏产业回到10年前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到时候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将非常少 。” 任浩宁担心,“电站建设涉及并网、 补贴、储能系统等,需要一大笔资金,政府是否有这个魄力?我最担心反制措施不见效,47.6%的税率成真。应该有更多的反制措施,多晶硅的调查结果早就应该公布了。” 任浩宁说。
对于事态的后续发展,德古赫特表示,接下来的60天内达成和解协议对中国企业至关重要。愿意继续和中国的出口商、商会谈判,希望尽快通过“价格承诺”友善地解决争端。根据WTO相关协定,若出口商自愿作出令人满意的承诺,修改价格或停止以倾销价格出口,调查程序可能被暂停或终止,有关部门将不采取临时措施或征收反倾销税。
“现在协商的大门还没有关上。最好的结果是达成价格承诺,中国做出欧方可以接受的出口价格和数量承诺,而不是由欧方单方面决定惩罚性的税收。现在还有时间,但是时间并不多。”何伟文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