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达尔内部,华夏聚光公司被称为C7项目,采用道达尔最新的C7聚光技术。相比于普通的太阳能电池板,该技术能够实现7倍聚光能力。
据博书透露,道达尔在该项目中的第一期投入是1500万美元。据此测算,该项目一期项目的总投资额将达到7500万美元。
不过,博书坦言,除了C7项目外,目前还没有在中国更多的投资意向。在道达尔看来,中国的政策不透明是阻碍其投资的主要因素。
隐形巨头
目前,道达尔在全球的石油公司中排名第五,仅次于埃克森美孚、BP、壳牌及雪佛龙。
但在经过两年的布局后,道达尔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站运营商,在光伏电池板的产能方面,也已经排在全球5~6名。
在新能源业务领域中,道达尔只专注于两个业务领域,即太阳能光伏和生物质能源。前者的布局则主要是通过收购美国第一大太阳能公司SunPwer来实现。
2011年5月,道达尔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unPwer公司60%股份。SunPwer被认为是美国能够成功抗衡中国太阳能板制造商中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之一。
当时,道达尔承诺将提供10亿美元信贷以帮助SunPwer发展。2012年,道达尔通过配股方式将持有的SunPwer股份上升到66%。
博书称,在收购SunPwer之前,道达尔已经在全球评估了200多家公司,为的是找到一家最优秀的公司。“我们选择公司的标准是技术。在经过筛选之后,SunPwer能够保证技术竞争优势,并且在降低成本方面也有一些收效。”博书说。
博书称,SunPwer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率能够达到24.2%。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SunPwer目前的大规模运营效率能够普遍达到21%,并且预计在今年内能够将其提高至24%。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光伏企业电池转换率普遍在17%左右。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的太阳能电池转换率能够接近20%。
去年,SunPwer的营业收入达到24.17美元,但依旧亏损。目前,SunPwer的产能达到1000兆瓦。博书告诉经济观察报,道达尔的计划是将产能提高至2500兆瓦,并努力帮助SunPwer在2013年实现盈利。
事实上,道达尔并不是第一家在中国光伏市场“吃螃蟹”的国际石油巨头。早在8年前,BP通过与特变电工的合作进入中国光伏市场。
当时,BP以4880万元的初始投资入股两家中国公司。但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以及光伏行业下行导致这两项投资陷入困境。
2012年10月份,BP正式退出中国光伏市场。BP将其所持有两家合资公司普瑞和佳阳公司的股权0元转让,这标志着BP在华太阳能产业的投资以失败告终。
博书称,SunPwer的技术优势能够支撑盈利前景。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不仅能够扭亏为盈,而且盈利会非常迅速。“过去六个月,SunPwer的股价已经上涨了4倍,从5美元涨到了20美元。”博书说。
事实上,SunPwer的电站业务已经得到巴菲特的亲睐。在今年1月初,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斥资25亿美元收购SunPwer旗下的两座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