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2:结构性产能过剩
2006年,施正荣创造财富神话,成为当年的内地新首富,这种造福神话让投资者们蜂拥而上,开始跟随尚德的脚步,大力发展光伏组件。100多个光伏产业基地一夜之间就在中国各地冒了出来。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透露,2011年统计的光伏企业数为262家,而这一数字,在2006年仅为20。
一个行业内企业扎堆进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产能过剩。而且这些企业大都集中在产业链门槛最低的封装环节,重复建设现象突出。王勃华表示,2011年,全球的产能是60吉瓦,其中中国就包揽了50吉瓦,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装机量的总需求才仅仅27吉瓦,产能严重过剩。
思考3:政府绑架,难逃其责
这场光伏产业大冒进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的捧杀。政绩冲动,让光伏企业获得了“保姆式”的扶持。
就全国而言,绿色新能源计划备受热捧,政府和银行对光伏企业开绿灯,给与积极的财政支持。有媒体报道,无锡尚德所获得的税费返还额高达86亿元,而该公司支付的各项税费仅占其税收返还额的十分之一。
事实上,通过出口退税获得补贴并非是无锡尚德一家的做法,而是中国光伏产业的普遍状况,甚至是中国光伏产业的最核心竞争优势。巨大的财政补贴,让中国的光伏产品有恃无恐的以“跳楼价”杀入国际市场。
另外,就地方政府而言,光伏产业成为各地政府招商宠儿,无偿土地、资金配额、电价补贴等等,都促使了光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