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常用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为“改良西门子法”,这一工艺同时形成大量的四氯化硅等氯硅烷副产物和氯化氢。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四氯化硅、氯化氢、氯气等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
一方面,目前多晶硅先进的生产技术被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垄断,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都是单独建厂,由于副产物回收再利用的成本昂贵,多数企业未安装或未完全安装相关的回收设备,加上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还存在严重缺陷,这些都导致我国多晶硅行业污染控制水平较低。
采用改良西门子法,1千瓦太阳能电池约需10公斤多晶硅,按目前国内最好的控制水平,生产10公斤多晶硅将产生四氯化硅80公斤。而用于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的土地将变成不毛之地,植物将不再生长,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回收成本高。
为什么全球80%的非薄膜型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都在中国生产,原因很简单,环境污染成本基本不用考虑,没人在意环境污染,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根本不在意环境污染。再有就是政府大力支持这种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给予这种企业廉价甚至负成本的资金支持,让中国光伏企业能够横扫全球。
为什么太阳能发电在国内得不到应用?主要电网公司消极处置,不愿意发展对应的技术,国内光伏市场启动主要症结在于光伏并网。一是并网标准滞后,光伏发电的波动性使得其在接入电网时,可能会产生谐波、逆流、网压过高等问题,对现成电网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也受到电网公司的消极处置。二是电源结构不合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使得在调峰调频方面需要较多的其他电力来平衡,如抽水储能、燃气燃油电站等,这将给电网的调度增加负担,也会影响到现有电厂的利益。三是电网配套落后,利益关系有待厘清,我国并网的光伏项目主要建设于西北地区,就地发电就地消化,但当地电网的消纳能力有限,而若不能尽快建成高压远距离输电,实施大区域调度和理顺电网公司等各方利益关系,则并网难的问题仍将存在,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可能仍将是空口号。
而这个光伏产业让中国里外不是人,与欧美国家贸易纠纷不断,6月4日,欧盟委员会4日决定,将从6月6日到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2个月税率将升至47.6%。欧盟首开贸易战第一枪,中国必然反击,可能是硅料反倾销,如此一来,贸易战就开打了。
表面上看,光伏产业养活了40万人,制造了2000亿人民币左右的产值,可付出的代价是高耗能和高污染,即便要搞,也是污染小、耗能低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多晶硅价格在2008年暴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价格竞争力几乎完全消失,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尤其是美国,FirstSolar和GE对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锲而不舍,2011年,奇异(GE)进军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经一度沉寂后,重出江湖挑起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率竞赛,2013年1月,奇异超越FirstSolar维持1年的纪录,以18.3%转换率跃居该领域龙头,但短短1个月后,FirstSolar再度以18.7%的转换率夺回宝座。FirstSolar在2012年收入达33.7亿美元,大约是中国光伏产业10%的产值。而中国在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几乎为零。
独立财经评论人士周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