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产能过剩困扰的光伏行业,又遭遇欧盟“双反”的打击。随着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争议已久的中欧光伏贸易战初裁“靴子”落地。尽管双方的博弈仍在继续,但由于欧盟宣布的临时反倾销税远低于此前公布的47.6%的预期,不管是海外的中资概念股,还是国内A股市场,光伏板块股票并没有如预期的那么糟糕,6日,受沪深股市调整拖累,光伏板块个股多数陷入调整,但不乏一些个股逆市上扬,大东南(行情,资金,股吧,问诊)甚至涨停。
有业内专家表示,对于正经历“寒冬”的中国光伏产业而言,从几年前的高歌猛进到接连遭遇美欧“双反”调查,这样的经历应足以令我们对此前盲目扩张产能、海外市场过度集中、原材料与市场“两头在外”等一系列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并加快调整发展模式和重点进行“自我救赎”的步伐。在业内多数分析机构看来,该事件对光伏行业来说未尝不是好事,也是光伏产能调整的一个契机。
倒逼“突围”行业最困难时期或已过去
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中国70%以上的光伏产品出口欧盟。因此,欧盟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比之前的悲观,记者采访中发现,包括业内分析师和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开始冷静分析和思考。
业内机构普遍认为,伴随欧盟内部博弈以及中欧贸易磋商,未来终裁税率很有可能大幅降低。2012年不仅是行业供大于求最严重的一年,也是国外政府围剿中国光伏企业最猛烈的一年,作为行业内最后一个利空释放,欧盟“双反”落地意味着影响光伏行业此轮复苏时间进程的最大不确定性逐渐消除,行业进入新一轮大周期右侧的判断进一步明确。“对于欧盟双反不用过分悲观,就算欧洲‘双反’征税,对行业,尤其是大厂的影响不会很大。”申银万国证券认为,一是中国、日本、美国市场快速兴起,欧洲市场占比已经下降。二是在欧盟“双反”大棒落下之前,国内光伏企业大厂已经做好代工甚至海外建厂的准备,可以确定的是去年三季度是行业最差的时候。
首先,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力,是解决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的途径。而且,相关扶持政策已经在酝酿中。其次,中国光伏产品加上税收后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预计欧洲居民会在征收47.6%税率之前加速安装太阳能,将会导致未来两个月出现抢装潮。再次,随着商务部宣布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后,对欧洲多晶硅进行“双反”将是重要的反击手段,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从中受益。“无论最终欧盟是否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国内市场的扩容是必然的选择,相关的引导政策也需要及时做好配套。”市场人士认为,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遭遇“双反”,因此更加关注国内市场。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将占全球的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