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是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中国70%以上的光伏产品出口欧盟,2011年对欧盟的出口额为210亿欧元。“双反”后,这批出口企业势必会将目光转移到国内,但国内市场有限,加之本来就产能过剩,因此注定将有一批光伏企业倒下。
政府摸底补贴资金需求
5日上午,神州光电收到一份由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补充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这让湖南神州光电副总工程师李华维看到一丝希望。
记者在通知里看到如下字眼,“将在示范区规范中选择今年可实施的重点项目”、“……说明项目的规模……测算规划实施的总投资、补贴资金需求等”、“按电量补贴方式测算补贴资金需求”……
“这是部门在摸底调查,主要是为推进分布式发电补贴政策做准备。”李华维说道。
一位能源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内不少光伏企业迫切等待国家出台合理的补贴,有国家补贴,行业投资回报率一般为5—8年,否则要10年甚至15年。
对于补贴的说法,刘济东持批判态度,“‘双反’就是反倾销、反补贴”,他认为,国家制定政策拉动内需,企业则应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性价比。
企业反应
纷纷转向谋自救
在国家扶持政策还没有落地的情况下,面对欧美“双反”轮番撞击,光伏企业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纷纷做好了应对准备,或采取措施来规避“双反”政策,或调整发展战略。
按照业内说法,四十八所就已经成功“调头”,在缩减了欧洲出口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扩大澳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同时,已经开始将产房建到海外,以此规避欧盟“双反”政策。
兴业太阳能公司今年1月份也开始转变战略,今后将大力拓展自建电站发电卖给国家的业务。神州光电则推出建筑发电一体化业务,在城市推广别墅发电技术。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