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还是出招了,这一招震惊中欧,也震惊世界。
欧盟委员会6月4日宣布,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临时税率将维持6个月直到12月份,此后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欧盟此举纯属背信弃义,恶意挑衅。就在此前一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3日晚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李克强表达了中国政府对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高度关注和严正立场,指出中方愿与欧方在现有双边经贸机制下就有关问题进行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解决方案。巴罗佐也答应,欧方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和中方关切,愿努力同中方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贸易摩擦,推动中欧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向前发展。
话音刚落,铁拳即出。对于这样“嘴上叫哥哥,背后抄家伙”的主儿,事已至此,其实已经没有继续放低姿态与之展开谈判的必要了。以牙还牙式的外交口水交涉,固然很有必要,但涉及重大国家利益,拳头比道理更管用,必须要有实招才行。在短时间内最强有力的做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从光伏贸易摩擦发轫之初,中国就拿出极大的诚意,希望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贸易冲突,然而,欧盟仍然坚持痛下杀手,已经事实上将中欧经贸拖入贸易战。既然对方已经开打,我们就必须应战,而不是还在自欺欺人地认为,“这还只是贸易争端,中欧之间不至于发生贸易战。”幻想与天真,可能会让我们葬送原本可能的胜利。既然无法避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就要认真对待,沙盘推演,排兵布阵,打赢这场“战争”。
要知道,赢得这场“战争”,意义重大:一来可以杀杀欧盟的锐气,让欧盟相关国家、决策者和企业长长记性,真切地体验到在中欧贸易上鲁莽行事的严重后果,为包括光伏行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在欧洲今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二来可以杀鸡儆猴。现在中国产品在全球处境尴尬,动辄被人双反,动辄被人调查。如果中欧光伏一役,中国既丢面子,又失里子,那今后效仿欧盟行事者会更多,中国的贸易摩擦会更甚。面对群狼,最有效的就是扑杀头狼。拿下此役,可震慑其他国家不敢对中国企业轻举妄动。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对付欧盟,中国手里并非没有招儿。昨天,中国商务部已经宣布,中国政府已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一瓶葡萄酒肯定打不赢一场贸易战,但这瓶葡萄酒却是中国人给欧洲一个严重警告。如果这瓶酒还不能砸醒欧洲人,那葡萄酒后面,也许就是奢侈品,汽车,甚至飞机。在欧债危机尚未痊愈的情况下,欧洲人原本希望通过给中国光伏企业一记闷棍,以达到扶持欧洲本土光伏企业,重振欧洲制造雄风的目的。但是,如果中国示强,欧洲人一定会掂量轻重得失,不会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拖向深渊。
对于中国来说,也要做好两手准备。现在看来,不管这场战事结果如何,一段时间之内,光伏企业在欧洲没法混了,那就得另想辙儿。一是挪个地,开拓欧洲以外的国际市场;二是换张脸,注重光伏产业的本土化。同时,无论中国政府,还是中国企业,都应该更多地把目光向内看。对光伏行业重新审慎规划,理性发展,到农村去,农村大有可为。通过政策倾斜,努力开拓光伏产业广阔的农村市场。做大中国内需,就可以有效防范外需风险。
众所周知,贸易战争无赢家。话虽如此,双输之下,谁更能输得起,谁就是赢家,就是胜者。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来说,现在是时候了。示弱,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越发被动。不如索性捋起袖子,抛弃幻想和天真,做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摆开架势,见招拆招,只有这样才能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