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拟定于6月6日前宣布是否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初裁决定。下面通过问答形式梳理这一被称作“欧盟史上最大双反案件”的来龙去脉和对中欧双方的影响。
问:欧盟委员会为何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答:应欧盟支持太阳能组织(EUProSun)请求,欧盟委员会先后于2012年9月和11月对原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欧盟支持太阳能组织称,中国企业以低于成本60%~80%的价格在欧盟市场“倾销”光伏产品,同时中国企业还得到“大量”政府补贴。
对于这些指控,中国企业断然否认。中国光伏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一方面源自中国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中国光伏企业以较好的风险控制策略,享受到主要生产原料多晶硅近年来价格大跌带来的成本优势。而不少欧洲同行则在2008年前后以较高的长期合同价囤积了大量多晶硅。
此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普遍削减了对光伏生产企业的补贴,也是欧洲光伏业在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的原因之一。
问: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对中欧双方产生哪些影响?
答:如果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强行征税,将导致“双输”结果。
从中国方面来说,此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
欧委会建议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7%~68%不等的惩罚性关税,平均税率高达47%。据业内人士介绍,一旦欧委会6月6日前宣布征税决定,大量中国光伏企业将遭遇生存危机,即使欧委会在6个月后的终裁中宣布取消征税,对中国光伏业造成的伤害也难以弥补。
从欧盟方面来说,某些欧盟光伏产品制造商可能因此受益,但为数更多、经营规模更大、吸纳就业能力更强的欧盟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将遭受严重打击。据欧洲独立经济研究机构预测研究所调查,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下滑,导致欧盟3年内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以及272亿欧元(约合353亿美元)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