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光伏行业“标签化”的症结

发表于:2013-05-21 00:00:00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索比光伏网讯:这种局面的形成,既与一些企业的盲目投资有关,但相关政府部门不遗余力的“拔苗助长”,恐怕更难逃干系


从最初的“两头在外,将污染留在国内”,到如今的“产能过剩”、“破产”、“双反”等,这些词汇,或已足够概括一个普通人对光伏行业的全部印象。

光伏行业在普通大众中的形象,正在被舆论不断地固化。

形成这种“标签化”形象的直接原因,无非是前后反差过大——仅仅几年,光伏就由一个频频暴富的行业转变成了全行业亏损。

进一步来看,这种局面的形成,既与一些企业的盲目投资有关,但相关政府部门不遗余力的“拔苗助长”,恐怕更难逃干系。

尽管有关部门极力否认对企业的高额财政补贴,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就在频频遭遇海外双反调查时,一些上市公司仍在相继发布获得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公告。如海润光伏就曾接连发布4 份获得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公告,累计获得补贴资金近4 亿元。与之类似,中利科技也发布公告称,其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利腾晖收到了9500 万元的财政补贴。

除了地方政府的高额补贴外,另一个导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因素,则是备受诟病的产业政策。

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驱使等刺激,产能过剩难以完全避免。而适当的产能过剩,也会刺激市场竞争以及技术进步。但就国内多数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来看,政策方面都难辞其咎。中国的产业政策,似乎都遵循着一个类似的逻辑——以规模论英雄,即只有达到一定的产能规模,才有资格继续留在这个行业内,否则就可能被淘汰出局。于是,企业为了避免被淘汰,都只好拼命扩充产能,最终导致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

这也正是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症结之一。

最新的信息显示,上述情况已有好转的迹象。在推动国内应用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转型,从原来对个体企业的直接补助转向对应用终端市场的补贴。但其中也仍有一些地方政府还在为终端市场的进入设置前置条件,包括制造业的本地化以及采购本地企业产品等。看来,固有思维的转变,远非朝夕之事。

形象危机

中国光伏行业从一个频频“造富”的高科技行业沦落到全行业亏损、龙头企业破产的地步,只不过是几年的光景。

这种急转之下的戏剧化场景,也使得负面新闻频繁见诸媒体,其直接后果,则是行业负面形象的固化危机。

相关报道显示,中国光伏行业最早的形象危机,应该发生在2008 年。

当年,有境外媒体报道了河南洛阳某多晶硅企业随意排放四氯化硅的情况,由此引发了国内媒体的跟踪报道,以及舆论对光伏上游污染的质疑。

不过,事后来看,这次舆论危机显然并未对业内企业产生多大的警示作用。直到2011 年,仍然有企业因为跨地区运输和排放未经处理的四氯化硅废液,而被媒体再次曝光。

或许,正是这样的接连曝光,才有了那句流行颇广的用来概括中国光伏行业的名言——“两头在外,将污染留在国内。”

即便是现在,光伏行业的这一形象也仍未得到很好的扭转。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9月27日

浙江宁波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年9月22日

武汉洪山宾馆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