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压之下,众生百相。
在行业周期高点,曾经有多家光伏企业完成借壳上市和资产注入。不过,在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后,现今,这些企业正面临着高额的业绩补偿压力。
据记者统计,2010年以来共有5家光伏企业做出了业绩承诺,包括亿晶光电、中利科技、光电股份。
3月以来,海润光伏、中利科技先后公告称收到承诺方的业绩补偿款。
而随着5月20日光电股份公告已全额收到光电集团、红塔创投和云南工投共计8412.6万元的业绩补偿款。亿晶光电就成了唯一一家未能兑现业绩补偿承诺的光伏业上市公司。
据悉,在5月17日的亿晶光电2012年度股东大会上,其业绩补偿替代方案获高票通过。
这就意味着,面对着原本近10亿元的资金黑洞,亿晶光电大股东从最初的让渡1.65亿股到现在只需赠送2619.71万股,缩水7成。
这不仅让亿晶光电摆脱了控制权飘摇的风险,更成为A股首例变更重组业绩补偿承诺的上市公司。
面对承诺,有人自保食言、有人“慷慨”履约、有人清盘弃子、有人巧避补偿,也有人不惧风险顶风上马。
4月26日新大新材发布了“关于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公告,并对重组方的业绩作出了承诺。
2012年底,海润光伏先后发布4份公告,共累计获得政府补贴4.34亿元。
海润光伏高额分红被指利益输送超净利润300倍
不过,亿晶光电并不是第一家面临着巨额补偿压力的公司,2011年2月通过借壳ST申龙上市的海润光伏,同样受此煎熬。
两年来,为履行业绩承诺,海润光伏的控股股东紫金电子集团分别掏出了9689万元和50758.20万元给上市公司。
表面来看,与盈利补偿大幅缩水的亿晶光电相比,海润光伏可谓“慷慨至极”。但在其慷慨履约背后,则隐藏着过分依赖政府补贴的硬伤,甚至被指变相输送利益。
据21世纪网统计,从2012年12月18日到12月27日,不到10天的时间内,海润光伏先后发布4份公告,共累计获得政府补贴4.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