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逆变器技术在国内应用很少,因为微型逆变器更适合小规模的屋顶光伏项目,而国内这方面的项目很少。国内也已有企业在开发微型逆变器产品,但还没有形成量产,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太高、应用少。
“低成本制约了技术的发展”
光伏逆变器技术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未来三至五年或更长时间内,可能的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
李继生:光伏逆变器技术的发展,取决于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及其需求。现阶段的光伏发电应用市场,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应用模式的多元化,二是经济性决定系统配套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力。
目前的光伏逆变器技术正处在标准升级换代以及多种技术流派并存的发展阶段,但光伏应用市场多元化应用模式和对成本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各技术流派的发展。
未来三五年光伏逆变器的技术发展趋势,我觉得,应该是大功率逆变器朝兆瓦级方向发展,以提高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为技术方向,中、小功率逆变器则朝向微型化方向发展,以专用IC替代分离电子元器件、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为特征。
微型逆变器和DC-DC优化器可能是未来的趋势,因为更具合理性。虽然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能是恒定的,但经过电池板转化成电能却受到昼夜、天空云层、环境温度、光照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太阳能发电属于间歇性电源。从发电和跟踪的角度来看,由于太阳功率的变化,加上电池板之间本身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当系统运行时,各个电池板之间发电效率会存在差异,如果由组串式逆变器来跟踪,就很难跟踪到每块电池板的最大功率,只有采用跟踪单块电池板的技术,才会跟踪到每块电池板的最大功率。
微逆和DC-DC优化器的区别是,前者是将每块电池板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接入到交流电网,而优化器则是将每块电池板的电压升高,比如400V、500V,然后再集中逆变。相对来说,微型逆变器更具有技术优势,而优化器的成本会低一些。目前微型逆变器和DC-DC优化器有朝着专用IC(集成电路——编注)发展的趋势,而专用IC的成本跟量有很大的关系,一旦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其竞争力将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