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了安装方便,就不能不提到跟微逆非常相似的交流组件,两者的差别是交流组件的逆变器是直接镶嵌安装在组件的背面,和组件形成一体。这样的设计大大减少了安装时间。目前Solarbridge公司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家公司的前身是由UIUC的教授Philip Krein和他的学生,同在UIUC 的副教授Patrick Chapman共同创立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在公司壮大后Patrick Chapman辞去了终身教职出任公司CTO. 在技术方面由于交流组件的电力电子设备直接安装在电池背后,需要经受更加恶劣的环境考验。Solarbridge应用了独特的拓扑结构尽量减小容易老化和出故障的元件。得到了风投支持的美国微逆公司正在积极的全球扩张,两家大公司不约而同的在今年开始发展澳洲市场。Enphase与澳洲领先的分销商RFI Solar建立了伙伴关系,而Solarbridge则直接和澳洲本土的组件厂商(Tindo 和Solarland)合作生产交流组件。
在学术界最近各大教授们纷纷打碎组件,朝着交流电池的方向大步迈进。2013年6月的IEEE电力电子学报是电力电子在光伏领域应用的特刊,其中有三篇文章不约而同的瞄准了submodule converter (作者译:‘组件内转换器’),他们分别来自三个电力电子的大牛组MIT, UIUC 和U of Colorado。这种技术把一个组件中的电池分为三组,给每一组加装一个最大功率跟踪器(MPPT)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减少失配损失。这种的技术的器件的大小、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MIT的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种超高开关频率的变换器(very high switching frequency converter)来减小储能元件的大小使其可以轻松的装进原有的组件接线盒中(junction box)。
当然,学术界的火热不一定等同于很高的实用价值,也不一定能证明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型逆变器和小型逆变器在拓扑结构,控制方法,和开关元件等方面都不相同,并不存在竞争关系。至少在大型的光伏电站中,目前微逆还看不到任何应用的价值。但是我个人认为在小型分布式系统中这一技术带来的高效率,安装安全方便,设计灵活等优势会让它脱颖而出的。价格因素可以阻碍某个产品的推广,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价格因素并不能阻碍一项技术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