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处于相对困难时期,工信部的做法释放出了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信号,这将对全行业日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研究员江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绿色农业、循环农业,而光伏产品的大范围应用,将在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中担纲重要角色。
仅以光伏与设施农业结合为例,就存在巨大前景。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光伏农业大棚这个潜在市场。光伏农业大棚是指利用塑料大棚的倾斜面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形成“棚内种菜,棚外发电”的“植物工厂”。这样的大棚不仅可以种菜,而且可以发电,还冬暖夏凉。在技术上,还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光伏电池技术,让适合植物生长的光谱如红光透过大棚以促进光合作用,而让不利于植物生长但却利于发电的蓝紫光直接被大棚屋顶的光伏电池吸收。
据了解,目前全国标准化的农业大棚面积达5000万亩,如果全部建成光伏一体化系统,意味着将带动起2500亿元的市场。
光伏大棚只是光伏下乡市场大蛋糕中的一小部分,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更具前景的地方在居民屋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可供光伏发电开发的屋顶面积占20%左右,而其中大部分可供开发的面积集中在农村居民屋顶。
“城镇化无疑会给新能源一个新的利好空间,但商机有限。”江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光伏在农村市场的推广条件是不成熟的,光伏配套措施和经验都不具备,比如制度建设、技术问题等存在欠缺。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投资回报周期的考验。“从投资回报上看,建设一套完整的光伏系统,动态投资回收期接近20年,这将打击人们使用光伏电站以及光伏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任浩宁说,“农村家庭可能无力承担建设简易家庭光伏电站的数千元成本,这将严重阻碍光伏下乡的推广力度。”
尽管目前业内对农村市场对于光伏发电的承受力还存在诸多疑虑,但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国内企业的经验,一个占地半亩的农村塑料大棚,装上几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总投入须达12万-13万元,财政可补贴3万-4万元,农民投入2万-3万元,剩下的靠银行贷款解决,这对于开发商来说仍属可承受的范围。
并网瓶颈
尽管利好消息不断,但似乎并未唤醒“冬眠”的光伏业。
日前,科技部针对光伏产业的调研工作已经完成,本次调研选取了江苏、浙江和青海为样本地区,代表南北两线分别进行,目前调研已经完成。科技部将根据此次调研的情况形成最终报告,预计6月份将递交国务院。调研结果显示,有些光伏发电站被“弃光限电”的比例达到40%,处境好的企业开工率尚不足8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