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无法归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整--曾经的“光伏巨人”如今竟命悬一线。
4月中旬,“第二届(2013)中国光伏发电投资与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将在北京举办。
“光伏发电原本是新兴产业,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但这个产业现在陷入了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中,从广受追捧到不被看好,只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王雁是成都优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寻找优质、有潜力的投资项目是他的主要工作。
新能源是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太阳能光伏是被寄予厚望的一种新能源,曾颇为PE/VC等投行青睐。
同样,王雁也对光伏产业抱有过极高的期望,但两年前那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至今仍心有余悸。
“全国就它最'热'”
国际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有一句名言:“投资中国股市,要跟着中国政府走。他们做哪些行业,我就跟着他们走。”的确,“政策市”一直是中国投资界的鲜明特色。
2006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包括中长期总量目标与发展规划,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开发,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优惠上网电价和全社会分摊费用,设立可再生能源财政专项资金等。
当年,“中国光伏第一人”施正荣乘光伏大牛市东风,凭尚德控股(STP.NYSE)上市,坐拥150亿元财富,一举成为“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2008年其财富数继续飙升至348.2亿元。
之后,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又被列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国务院发文明确表示,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扶持光伏产业。
“一夜暴富的神话,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让许多人都相信光伏是未来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王雁清晰地记得,那时全国各地特别是四川、甘肃、贵州等西部地区“一哄而上”,将光伏太阳能列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首选产业。
到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
“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壮观!”当时业界很多朋友都用宋丹丹的小品台词开玩笑。2006年5月,王雁的目光也被成都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暂称为“A公司”)吸引住了。
A公司拟生产风光能LED路灯,称其“长期致力于新能源产品系列的研发、生产和拓展,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可广泛用于“学校、商店、医院、办公室、广场、社区、城乡街道路灯、家庭或流动帐篷等用电”。
最让王雁动心的,还是这家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这是一项产值达数十亿元的新能源综合项目;目前已确定的业务订单达1.5亿元,可能性订单已达到4亿元;第一年的投产利润可达到6000万元以上,项目第5年,包括其他产业预计公司综合上市市值在200亿元以上。
如此诱惑的投资回报,让王雁坐不住了,他带着公司骨干上门到A公司考察,“当时很有投资意向,因为全国就它最'热'。”
“有惊无险,躲过一劫”
王雁与同事算了一笔账:第一期若投资5000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研发升级和风光能LED路灯的部分周转资金,预计在2011年可实现3亿元的销售收入;计划在2012年能进入量产,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到2015年,力争实现风光互补LED智能化路灯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有钱赚,且利润相当可观,还是国家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王雁当即与对方敲定了一套融资方案:通过债务融资、债转股融资、直接权益融资的方法可解决前期5000万元融资计划。未来,国家立项、中央财政补贴、政府科技补贴、知识产权的授权使用、银行项目贷款、金融租赁贷款以及节能基金和信托的建立将成为营运的重要手段。
一切顺利。眼看就要签合同了,一个意外打乱了整个投资计划。当时王雁找到的出资方愿意对这个项目投资2亿元,不过出资方提出要控股A公司,而A公司死活不同意,“最后我们只能放弃签约。”
煮熟的鸭子飞了,这让王雁非常沮丧。但也正是这次意外,却“意外”地让王雁躲过一劫。
受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各国及美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的欧洲市场需求瞬间大幅下降,市场的急剧动荡令光伏企业始料未及。更让人焦虑的是,中国光伏产品90%以上出口到国外,国内需求非常少。
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决定,立案发起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2012年9月,中国光伏产业最重要的产品销售区域--欧盟委员会也发布公告,称要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
欧美国家发起的“双反”调查,如同突降一场暴雪,将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卷入寒冬。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光伏产量在7-8GW,目前产能估计在15-20GW,相当于全世界的消费总需求。反观中国光伏的产能,已经达到每年1500万千瓦,是国内市场目前年需求的30倍。
内需不足,外需大幅萎缩,光伏产能严重过剩,内忧外困的中国光伏企业饱受市场之苦。2007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超过300美元/公斤,到2011年底却跌破25美元/公斤。
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如同坐了一把过山车。回想两年前差点在光伏公司“砸盘”的经历,王雁不禁感慨道:“真是有惊无险,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