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讯,截至2013年3月底,已有少数几个代表性的光伏巨头公布了2012财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光伏巨头英利净亏损30.644亿人民币(4.919亿美元),2011年同期净亏损为32.09亿人民币;天合光能净亏损2.666亿美元,2011年为净亏损3780万美元;海润光伏2012年全年实现利润仅207.59万元,但海润光伏获4.02亿元的惊人补贴,所以其实际亏损严重。
2013年,光伏巨头势必将延续2012年的“巨亏”态势,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光伏产能仍将严重大于需求,部分企业“倒而不死”,产能淘汰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若地方政府不退出,洗牌将陷入僵局。2012年中国光伏出货量约为23GW,实际产能仍在35GW左右,经过去年一年的折腾,很多行业的虾兵蟹将被迫退出,但行业巨头巍然不倒,当地政府几乎无一例外的变相援助大型光伏企业,或主导光伏企业重组,产能淘汰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从需求来看,中国光伏市场雷声大雨点小,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仅能弥补欧洲市场造成的空缺,2013年全球光伏需求量可能仅在33GW左右,增长幅度较小,而留给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场份额最多仅有15GW,需求量与产能之间仍存在巨大的不对等现象。
2.光伏产品价格增长乏力,企业盈利能力仍然偏低。据权威人士统计,国内光伏电站光伏组件中标价格均在4.2元/瓦以下,而目前中国仅有少数几个一线企业才能将成本控制在4元之内。很多二线企业组件成本虽无竞争力,但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存活多属于垂直一体化的企业,他们生产的组件多属于“自产自销”类型,即大部分组件直接用于自己投资的电站,积压了传统制造企业一部分市场份额。
3.多晶硅价格“上涨”空间大。组件产品价格增长乏力是因为产能问题,多晶硅价格上涨空间则较大。首先,2013年2月份,从美、德、韩进口的多晶硅平均价格仅为17美元,倾销之势依然明显,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不应该仅从报复性的角度决定“双反”初裁结果。没有欧洲对华“双反”,对海外多晶硅也应该征收一定税率,否则国内企业全部倒闭,产能高度集中,中国光伏又会受制于人,届时多晶硅价格恐怕不会像现在这么低。其次,多晶硅价格不提升,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就不会改变,对多晶硅企业来讲这非长久之计,25美元/千克的售价符合上游企业现状,也很有可能在“双反”后实现。
长期看,“双反”对行业产生利好
全球光伏产品价格急剧下跌与中国政府的慷慨补贴有很大关联,中国企业通过政府花样繁多的补贴为全球免费输送光伏产品,产能和技术进步反而不是主要因素。
“双反”若成立,则光伏市场空间遭到积压,大量光伏企业恐难逃破产命运,企业和地方政府显然对这一点极为惧怕,但换个角度考虑,即便没有欧洲“双反”,中国光伏企业的日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笔者反而认为,“双反”成立对中国光伏行业会产生长远利好,通过“双反”可以淘汰大量落后产能,地方政府也无力救助当地企业,中国光伏行业的洗牌才能尽快结束。破产就是从市场中消失,不是所谓的重组,最早的、最大的企业死掉或者退出才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产能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