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摘要:现今,尚德破产事件已被视为光伏产业前景恶化的标志。当初银行为什么对尚德这样一家企业出手如此大方,由此产生的坏账谁来买单?在我国,为何盲目上马、产能过剩的悲剧反复上演?
过去的几个月,光伏业案件频发,超日太阳的“跑路”风波未平,尚德电力“破产”风波又起,国内光伏行业往日风光不再,落上了一道又一道的伤疤。
国内光伏业内忧外患尚德或引发行业“洗牌潮”
光伏巨头尚德的倒下折射出了光伏产业大萧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内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光伏业作为“绿色GDP”受到各地政府的追捧,在贷款、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也毫不吝啬。2005年,在无锡市政府的帮助下,无锡尚德完成企业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后,相继退出。同年底,各路资本共同募集8000万美元,助力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内地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揪心的是,彼时也正值光伏业利润的最高期,尚德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投身于光伏,各地政府也纷纷效仿,“光伏热”就此展开。当时的投资者似乎以为只要有钱有机器,就能做光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看项目,大家都忽略了真正的市场需求。在浙江,高峰期该省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规模均在10万千瓦以下。越来越多的涌入者必然导致竞争加剧。国内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10%左右。据中国金融网调查,当时光伏行业供过于求起码有一倍多,全球市场需求在2000万千瓦左右,产能却达到4000万至5000万千瓦,多余的2000万千瓦只能淘汰。
此外,欧委会上周的公告称,欧委会的调查小组已经掌握了初步证据证明从中国进口的上述产品对欧盟市场实施了倾销与补贴,而欧盟的相关企业也提供了基于生产全过程成本的光伏产品的正常价格,以及作为参照国的美国光伏产品的成本与价格。欧委会基于以上数据及其他材料,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登记制度。这次登记制度的实施也很有可能是欧盟实施双反的“前奏”。日前发改委下发给业内的光伏补贴征求意见稿显示,光伏电站上网电价下调,分布式光伏补贴低于预期;虽然只是征求意见稿,但至少意味着国家并不急于救市。虽然之前有能源局和国家电网的表态支持,但没有给力的补贴,国内光伏市场恐难有之前预期的爆发。如果欧盟六月份确认提高税率,同时国内市场没有起色,光伏行业将进入去产能和洗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