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互补
为了避免重蹈尚德覆辙,英利开始推进“334”战略,即未来业务组成中30%地面电站、30%屋顶电站、40%独立系统,市场触角从欧美等传统市场延伸到日本、南非、南美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保利协鑫则将业务链伸展到了最下游光伏电站领域。吕锦标称,保利协鑫在美国做的光伏电站运营情况非常好,并且建成一个,就能卖掉一个。
2012年保利协鑫已准备开工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达到327兆瓦,并且该公司在美国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的销售收入达到了3.32亿美元。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称,保利协鑫的业务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而英利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间端,两家公司合作则可以在各自领域内发挥优势。
由于美国“双反”,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光伏产品被征收高额税率,但若在海外设厂,则可以避免被征收惩罚性关税。事实上,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包括英利在内的数家光伏巨头均有计划在海外建厂。
但海外建厂涉及到的问题则是,原料供应哪里来。苗连生对记者透露,双方今后从战略上不排除在全球各地建厂的可能。
具体操作模式则是,英利在海外建电池、组件厂的同时,保利协鑫则就近建立硅料及硅片厂。这样,英利就能够就近采购保利协鑫的硅料。
与此同时,保利协鑫在海外的光伏电站也可以就近采购英利的光伏组件。两家公司通过共同在海外建厂,各自实现了就近采购,并降低成本的目的。
截至发稿,两家公司并未透露海外同时建厂的细节。不过,在早期合作中,双方已经确定了基本的合作形式。王亦逾告诉记者,在合作前提下,英利位于台湾的电池生产商可以采购保利协鑫的硅片,然后英利将电池买回来,做成组件,再卖给保利协鑫。
据悉,目前英利正在搭建全球网络采购平台,以进行光伏产业链整体资源的组合。这也是英利之所以与保利协鑫进行深度合作的原因之一。
苗连生告诉记者,搭了这个平台后,那些想买原料,但需求量又不多,又觉得价高的中小厂家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