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承担的风险
短短5年时间,尚德创造了行业奇迹,一跃成为光伏巨子,又5年时间,薄膜电池投资失败、亚洲硅业关闭,高调鼓吹的冥王星项目无法量产,以及说不清楚的GSF基金5.6亿欧元反担保资产、施正荣设立的关联公司涉嫌利益输送,甚至“诈捐门”事件。这些让外界对尚德电力彻底失去了信心。
无论怎样,折腾的是企业,买单的是政府。十年来,无锡尚德已然成为当地一张名片,不可能见其轰然倒塌。
尚德的危机,是中国光伏从炙手可热到急速崩溃的缩影。事实上,中国这样的行业状况比比皆是。产业没有春夏秋冬,没有自己的自然周期,要么是盛夏,要么是严冬。
今日,有市场消息称,尚德与政府的谈判破裂,走向破产程序难以避免,配合破产程序,司法调查小组也对施正荣设立的关联公司涉嫌利益输送开展了工作。近期,尚德主要贷款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有关“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诉讼也将开庭审理。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将从市场上掘金成功的创业者,冠以“企业家”称号。然而,在20世纪上半叶,经济学家熊彼得就为“企业家精神”作出经典定义,是指创业者具有发掘商机与承担风险的胆识,以及拥有组织与经营的本领。
无可厚非,企业家的冒险是天性,但承担是义务。遗憾的是,在中国,承担企业家冒险风险的却成了地方政府。正是对商业模式迅速赚钱的关注,超过于对持续赚钱的关注,将企业与地方政府集体捆绑。
尚德危机之鉴,在于遏制地方政府好大喜功,在于遏制企业的非理性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