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发展始终与政府的补贴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政府的补贴,就没有今天的光伏产业。合理的光伏补贴标准对整个产业规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家对大型光伏电站补贴实行每千瓦时1元的统一上网电价(2011年是1.15元/度,2012年至今是1元/度),并将于一季度末推出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补贴标准。业内普遍预测,分布式补贴标准应在0.4-0.6元/千瓦时之间。按照国家大型光伏与分布式光伏电站同步推进的规划,今年新增10GW光伏项目至少需要10亿元以上的国家补贴。加上在2012年底抢发的4.5GW“金太阳”工程与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预计2013年,全年光伏补贴资金或将突破300亿元,其中仅“金太阳”一项就需要247.5亿元的财政支出。
地面大型电站和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是目前光伏并网电站最主要的两种应用形式。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采用的是固定电价,但由于主要在西部建设,电网消纳时遇到了和风电同样的限发问题,导致其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银行和保险难以介入。因此,西部光伏电站的投资者,以能够拿到银行贷款且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国企为主。但随着建设的深入,国企也逐渐意识到了投资回报的风险,开始减少西部光伏电站的投资,相比2011年,2012年西部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热情已明显有所降低。
与西部相比,东部地区电网消纳能力较强,光伏电站很少遇到限发问题,但东部的光照条件不如西部,进而影响发电量的发电收益。因此,东部光伏电站投资中大多数企业更愿意选择申报金太阳和住建部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因为有了政府的先期补贴,企业实际的初投资只占项目总投资的30%左右,甚至更低,其投资压力相对较小。但这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符合投资要求的屋顶也很难找到,即使找到了合适的屋顶,由于业主的电费结算、业主用电持续性都存在很大变数,导致财务模型无法固定,因此金融和保险机构也无法介入。另外,由于初装补贴项目是全国统一审批,导致不少项目纯粹为了拿补贴而申报,加上数量有限,最后形成有好屋顶的拿不到补贴、拿到补贴的找不到合适屋顶的局面。目前市场上金太阳项目转让成风,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作为光伏屋顶计划的先导,金太阳和金屋顶政策已然完成其历史使命,市场化是光伏必须要走的路。有业内人士认为,金太阳实际上是在鼓励“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其补贴模式存在明显的问题,不仅浪费了原本就很宝贵的资金资源,还涉嫌制造利益寻租空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能从源头上理顺目前的补贴制度,光伏这一新兴产业很可能将因此错失最好的发展良机。一些专家对光伏补贴中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表示担忧,矛头多指向“金太阳”的这一事前补贴政策。该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指出,2012年建设的大型光伏电站的规模是7GW,按照0.6元/千瓦时的标准计算,仅需要42亿元的补贴。但在2012年末批准的4.5GW“金太阳”项目,按照5.5元/瓦的补贴标准计算,仅此一项就需要200亿元以上的国家补贴。
天华阳光董事长苏维利认为,国内补贴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是没有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对光伏电力进行全额收购,二是补贴年限的不明确。据他介绍,目前国内以上网电价获取补贴的光伏电站项目,几乎都采取与当地电网公司一年一签合同的方式。几乎没有人知道下一年还是不是这个电价,更没有人知道这个电价会执行多少年。上网电量的不明确,更是被指责为目前光伏电价补贴制度中的最大不确定性,今天电网高兴了,你发多少电可能就收多少;明天不高兴了,可能一度也不收。如此一来,我如何计算投资回报?如何跟股东和投资者交代?
光伏电站的稳定的收益保障,主要取决于发电量和电费收益的稳定性。而只有采用固定电价,光伏电站的售电价格才可以稳定。当然,随着未来脱硫电价的上涨和电力交易市场的发展,收益率有可能会进一步提升。电费也只有和电网公司统一结算,其电费收取才能有所保障。但只有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才有保障,也才可能放心大胆地投资。分布式光伏应用的大规模推广才有可能。
另外,正如苏维利认为的那样,要想真正启动中国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有两个关键问题一定要明确,一是光伏电力的收购比例,二是电价的执行年限。在他看来,这两点是锁住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两个问题不明确,企业没办法清晰地预测投资一个项目的回报,收益也不安全,因此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只要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将会有大量的资本进入光伏电站投资这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