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发布后,此前已并网的国内首个居民分布式光伏电站业主、山东青岛市民徐鹏飞,在业内外更加出名。
作为光伏应用的主要模式,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欧洲诸国已经发展多年,但受电力体制的制约,这一模式此前在国内几乎可以说是无从下手。随着国家电网前后两份文件对并网障碍的清除,个人通过自建分布式电源来发电获利在国内也成为了可能。
毫无疑问,这是我国电力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
对仍在过剩危机中苦苦煎熬的中国光伏制造业来讲,广阔的国内个人发电市场的潜在消纳能力,值得期待。而对许多跃跃欲试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制度性障碍的逐渐消解,或许也的确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
不过,就现阶段而言,个人光伏发电的广泛推广,可能还存在着不小的难度,集中起来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差钱。
中国之所以难以完全照搬西方清洁能源的发展模式,本来就是因为“差钱”的原因,包括补贴资金、成本、经济性以及投融资体系建设等与“钱”相关的诸多方面,均还存在问题与不足。当然,可能还有在宏观上对清洁发展的成本与经济性问题认识不足的原因。
个人光伏发电的推广,同样也无法绕开“差钱”的阻碍。即使几万元、十几万元的初投资成本对许多人来讲不是问题,但动辄十年甚至十多年才能收回成本的投资性价比以及机会成本,可能就已足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以徐鹏飞为例来说,其个人电站投资了2万多元,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需要18 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如此漫长的投资回收期,如果没有强烈的个人兴趣和足够的热情以及耐心,对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恐怕很难有吸引力。何况,现有政策与市场环境中的诸多不足以及待解难题——如:仍需审批且流程繁琐,电价补贴不明确,余电才能上网而非全额收购,融资手段以及融资渠道欠缺,等等——都有可能浇灭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因此,明确电价补贴和降低投资门槛,是推广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又回到了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核心难题上——如何解决“差钱”的问题。
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个远远更为广阔的市场,这个市场一旦真正启动,不仅有可能激活民间巨大的投资潜力,对我国光伏应用以及清洁能源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还将对能源结构调整以及能源体制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面对个人开放投资,其意义积极且深远。
历史的任何嬗变,都是从点滴积累而来。值得肯定的是,变革,终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