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预期扼杀光伏贸易回暖苗头
有光伏企业人士表示,欧盟设立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强制登记日,实质上等于变相宣布了确立追溯期,这肯定会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洲
从去年9月份发起对中国光伏电池反倾销调查,到今年3月份发起对中国光伏玻璃反倾销调查,再到宣布从3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强制进口登记,短短几个月内,受欧洲当地部分光伏企业、协会怂恿及贸易保护主义作祟,欧盟委员会已接连几次对中国光伏企业开刀。
作为回应,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日前表示,“中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希望欧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问题”。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也指出,“希望欧洲的政治家、企业家眼光看得更远一点,看到光伏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携手渡过难关,去开拓更大的市场”。
置身于“四面楚歌”的国际环境,中国光伏业能够做的也只有分出“危机”的轻重缓急,在积极抗辩的同时寻找出路,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3月8日,中国机电商会率领天合能源、英利、无锡尚德、晶澳等9家光伏企业,赴欧洲参加光伏产业听证会。机电商会和9家企业将对欧盟提出的产业损害问题进行积极抗辩。“我们正在和企业一起整理抗辩材料,届时企业也要发言。在听证会上,我们将从产业损害、因果关系以及共同体利益等角度进行抗辩。”中国机电商会法律部主任陈惠清表示。
对此,英利法务总监樊振华向记者表示,“此次反倾销调查的最终结果能否扭转,还要看政府层面的协调、游说以及双方企业、协会层面的准备等等,现在还很难做出预测”。同时,英利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介绍,“近两日,已有欧盟官员来公司调查”。
追溯或引发出口大幅下降
就目前来看,发起于去年9月的中国光伏电池反倾销调查,将于今年6月看到初裁结果,最迟12月左右看到终裁结果。今年3月4日发起的中国光伏玻璃反倾销调查,还需经历大约15个月的调查期。
相比之下,中国光伏业最为紧迫且棘手的事件,当属欧盟委员会于3月6日启动的中国光伏产品强制进口登记。之所以说“强制进口登记”最为棘手,缘于其可能引发欧洲光伏进口商恐慌性拒绝中国光伏产品。
此外,“强制进口登记是面对所有光伏产品的,较原先仅针对中国光伏电池、玻璃的范围扩大了。有了强制登记日,欧盟便建立了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的追溯期(强制登记日到终裁日),一旦欧盟于终裁时提出追溯,则中国光伏产品还需补缴追溯期的惩罚税。”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
其实,美国于2012年就曾提出要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追溯。虽然这一措施最终没有实施,但受此影响,在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还处于调查期时,很多美国进口商便大幅削减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进口。
“美国进口商担心此时进口的光伏产品,在未来终裁结果公布后,会被要求补缴税款。最后,中国光伏企业承诺担负补缴税款,才打消了美国进口商的顾虑”。一位光伏企业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如今看来,欧盟设立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强制登记日,实质上等于变相宣布了追溯期的确立,这肯定会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洲”。
“欧盟最终是否对华采取追溯机制,要等6月份初裁结果公布后才能得知。而若明确采取追溯,执行追溯则要等到12月终裁结果发布后。”樊振华表示。
贸易保护必将导致双输
一直以来,欧盟都是中国光伏最大的出口市场。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金额约为204亿美元,其份额已达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57%。
然而,受美、欧相继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影响,据中国机电商会最新提供的数据,2012年全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对欧洲出口额同比下降45.1%,仅为111.9亿美元。
事实上,“受欧洲需求拉动,国内各大光伏厂商在从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期间获得了不少订单。本来市场已有所转暖,欧盟委员会却又在此时公布了追溯期,等于又把好苗头扼杀了。”上述光伏企业人士向记者介绍。对此,樊振华也向记者表示,“追溯的预期很有可能影响欧洲进口商从中国进口光伏产品的计划”。
不过,在中国光伏业“遭殃”的同时,欧盟此举的自食其果似乎也已命中注定。
瑞士独立研究机构相关研究报告指出,若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征收60%的关税,在第一年,欧盟光伏行业和其他经济产业就会有超过19万个工作岗位丢失,措施实施三年后,欧盟将丧失24.41万个就业岗位,遭受278亿欧元的经济损失;若征税20%,欧盟也将有11.5万个工作岗位难保。欧盟有关措施会重创自身就业,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使欧盟光伏产业沉沦。
作为这一结论的佐证,据报道,在欧盟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追溯机制的听证会上,支持中国企业的AFASE(欧盟平价太阳能联盟)63家企业成员均出席了会议,AFASE对欧盟强调,对华双反将对欧盟大多数光伏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包括就业、拖延平价上网实现的步伐、市场萎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