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委员会启动了对中国太阳能玻璃的反倾销调查,时隔5个月,欧盟第二次举起了对华贸易制裁的大棒,中国光伏又将面临一次生存考验,而这也成为今年两会上热议的话题之一。
业内人士和两会代表认为,光伏业的产能过剩还未解决,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蔓延,国内的光伏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生存压力,企业未来的生存之路将更多依靠加速启动国内市场,不断释放容量。
中欧光伏再起争端 国内光伏恐添“新伤”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公告,正式启动对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玻璃的反倾销调查。根据欧盟相关法规,欧委会拟于9个月后对调查作出初裁,决定是否对涉及产品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
这是近半年来中国第二次被欧盟拉进光伏争端的漩涡,欧委会已于去年9月和11月启动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10亿欧元,并将在今年6月前后对案件作出初裁。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欧美市场对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的反倾销调查,我国的光伏产业由原来出口光伏组件的成品转换成出口组件中的一部分产品,即光伏玻璃,从而拉动了光伏玻璃的出口增长。2012年中国光伏玻璃出口额同比增长10%左右。
然而,还未走出泥淖的国内光伏业遭遇欧盟的连番出拳,恐再添新伤。不少企业就表示,欧洲客户流失比较严重,而此次的调查又带来了更多未知因素。
东莞南玻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姚文杰说,虽然去年开始的欧盟对华光伏组件的“双反”还未初裁,但出于对裁决结果的悲观预期,公司一半左右的欧洲客户已经撤离,原本占7成的欧洲客户流失了30%,目前只有30%-40%的订单来自欧洲市场。
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国内业务部经理何兆喜也表示,此次对光伏玻璃的反倾销调查将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以往的经验,自调查启动之时起,产品对外供货就会基本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