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多晶硅双反的初裁结果也将对长单合同产生影响。据了解,与上游多晶硅企业签署长单合同,是2006-2011年中国及欧美下游光伏企业为保证货源供应采取的举措。作为世界第一大光伏产品生产大国,有业内预计长单合同金额已超过500亿美元。当时,买卖双方对长单做了严格约定,一旦解约,中方企业将支付大量违约金。
Jason解释道,然而,上下游公司在签订长单合同时,通常会写明一个“不可抗力”。虽然不同国家及不同合约对不可抗力的详细解释可能不太一致,但是其精神理论上是一样的。以这次的多晶硅双反为例,除非海外多晶硅方能够证明国内购买方对于这次双反是签约之前即可预见,或是国内购买方没有为此作过合理的步骤以尽力避免此结果,否则很难阻止国内购买方解约或修改的要求。
事实上,受制于多晶硅长单和现货价格的差异,中国公司就曾经与海外企业解除过长单合约。2011年7月1日,尚德电力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宣布终止与美国MEMC公司长达十年的硅片协议,以2亿美元“分手费”与MEMC解约;2011-2012年,挪威REC和德国瓦克各获得4000万、6000万欧元的解约合同金,据称均来自中国企业。
与国内多晶硅企业相比,国外多晶硅企业的竞争力无疑体现在产品的成本及品质上。这自然也成为海外众多龙头多晶硅企业的杀手锏。
Jason解释道,挪威多晶硅企业REC的颗粒料品质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几乎“独一无二”,其高品质与性价比也是国内企业青睐进口多晶硅料的原因所在。根据REC 的财报显示,其颗粒料的现金成本仅在12美元/千克左右。
此外,Jason认为,如果中国商务部征收进口多晶硅关税的话,那么国内企业或许不得不尝试使用国产硅料,但是中间需要一段参数调试的时间,加之特变电工、南玻等企业的扩产计划,这或许将会稀释多晶硅料原本的上涨空间。
在当前中国企业遭遇欧美双反之际,国内组件企业正纷纷开拓下游市场。昨日,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对记者表示,已获得目前积极投资开拓光伏下游市场,是立足制造本业,计划将公司转型为全方位的电力解决方案供应的能源型企业。下游光伏电站市场或许将成为国内企业的又一块大蛋糕。(文/陶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