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通常的推算,光伏逆变器的成本在光伏项目中平均占到总成本的5%~10%。按照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将实现光伏装机容量40GW,预期总投资将达到3200亿元。如果将逆变器按占总投资的7%测算,这一市场也将达到200多亿元。在阴谋论者看来,中国光伏产业最终将会因为国内市场启动而变成一场“盛宴”,这也正是SMA此时入华的战略目标所在。
与高度成熟的硅片组件行业相比,中国的逆变器行业显然还是个婴儿,所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加起来也不超过10%。然而,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欧洲、澳洲及东南亚等一些区域市场,阳光电源、兆伏爱索、冠亚电源等中国逆变器企业已经能够与SMA这样的巨头形成竞争。如此看来,SMA通过并购既能够将来自中国的竞争威胁消灭于初始阶段,又能解决潜在的市场准入门槛,的确是一石二鸟的好买卖。
虽然同为光伏产业的一部分,但逆变器行业的成长环境显然与光伏组件企业长期享受的地方政府“保姆式”服务不可同日而语,政策的阳光始终未曾映照到这个角落,基本属于“没人管的孩子”。只是如今伴随扩内需的号角吹响,逆变器行业才在一夕之间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正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现在想起要护犊,不觉得为时太晚么?
换个角度看,一个正常、开放的市场,面临外来的竞争、遭遇外来的并购,本不足为惧。早些年,包括兆伏爱索在内的中国逆变器企业,不就是在这样风吹雨淋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么?反观那些在地方政府奶水里喂大的光伏明星企业,如今又是怎样不堪的处境?说到底,视海外并购为洪水猛兽的观念,在于中国光伏独步天下的迷思被欧美“双反”彻底敲碎之后,一些人的心态也随之从昔日的自负到如今的不自信,以至于闻风色变。那些鼓吹“狼来了”的阴谋论者,无非就是鼓动政府出手“救助”,进而为相关企业撑起政策保护伞,这岂不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古语常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欧美借“双反”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行径,我们当然要抵制和反击,但不能因此也祭起贸易保护的盾牌。
龙去蛇来,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个光伏江湖正在远去,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或企业,或者成为传奇为我们所铭记,或者化作教训被我们记取。而2013年的中国光伏业,必将涌现更多的新面孔、新气象;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我们,更应以一颗平常心来善待。“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善待的空间,既不“捧杀”也别“棒杀”,中国光伏的二次创业才能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