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南昌大学保持每年60个左右的光伏专业招生规模,目前的光伏本科在校生约240人。至2010年,南昌大学则以材料物理专业的名义招收了187个光伏本科生,并于2011年正式以光伏学院的名义招生。这一年,教育部新增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批准南昌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14所高校开办这些专业。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也从2008年开始招收光伏专科学生,并共开设了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太阳能光热应用技术等四个专科专业,以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约1050人。
新余学院还曾办过“赛维班”。2008年,《意见》“订单式”培养一项要求,新余学院分别从2006级、2008级专科学生中选拔400人、1000人,组建“赛维班”。2008年,新余学院“赛维班”收了300余名学生。“赛维班”取消于2009年。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企业与高校签订办学协议,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
以新余学院为例,有很多光伏企业都与该学院有合作,真正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的有8家,这些企业每年都会根据自己的生产状况确定招聘人数。学院每年还会安排学生到光伏企业实习,对口就业率也比较高,大部分都到了赛维、晶科、晶澳、韩华等光伏企业工作。但今年的实习安排就有些困难,有些学生只能转去蓝宝石、电子等其他行业。
订单式培养是一把双刃剑。行业好的时候,订单式培养的专科生就业率高,薪酬待遇也不错,见习期能拿每月三四千的工资。行业不好的时候,就业率就直线下滑。
对于《意见》所提出的“力争在2015年为全省光伏产业提供相应毕业生10万人”方案,多位接受本报笔者采访的高校老师均表示,加快光伏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处于形势所需,而在具体人才培养的速度和数量上还有待商榷。
更多内容请点击“南昌大学光伏学子给温家宝总理的一封信— —光伏行业低迷,专业学子很受伤”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