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以上后果,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公司把90%以上的产品都卖到了专注于太阳能光伏下游光伏电站的欧洲,在那里,政府为太阳能发电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补贴。但当这些公司正在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欧债危机使得欧洲政府不断地削减对太阳能发电企业的补贴。
在世界太阳能发电大国的德国于2011年7月份将太阳能的上网电价补贴减少15%的同时,法国、西班牙、捷克和其他欧洲国家也在减少对太阳能电力行业的支持;同时,中国公司所增加的产能远远超过了欧洲市场的承受力。
2005年,中国的多晶硅产量仅有80吨,但到了2008年,仅仅江西省的多晶硅片,就已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再至2012年底,多晶硅价格由2008年的400美元/公斤的高峰跌落至20美元/公斤。
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产能也在急剧膨胀,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12年,处于光伏中游的160多家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公司的总产能已经在40G瓦上下,接近全球光伏组件产能的50G到60G瓦。
而国内光伏下游市场,据本报记者了解,因国内发电市场尚未打开,面对全产业链产能过剩,无法消化目前过剩的光伏产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指出,2011年,整个中国安装量仅为800兆瓦,且不到一半并网发电,这仅占全世界总量的3%。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多晶硅五大供应商之一的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受欧美“双反”的影响,公司去年的业绩受到严重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反弹的迹象。
“戈多”式等待
“光伏只是暂时不行。”于立新说,作为新能源产业,中国的光伏不管如何,都不会全盘崩溃,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光伏产业的扩张太快了。在他看来,国内市场如果打不开,那么两年之内也看不到光伏的回暖。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光伏产业需要政策的支持,欧洲光伏之所以“好”,主要靠的也是政策。
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了五项政策措施,包括: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等。
“这个政策是个鼓励政策。”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说,目前中国光伏电池组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一年3000万千瓦,跟全球实际需求差不多。在这个背景下,首先要对一些光伏企业进行适当兼并、淘汰;同时,要进行国内市场开拓,建立市场机制;此外,光伏产能的健康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政策支持。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