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电站达并网极限分布式遇尴尬
中国光伏产品的应用形式一直在中国存在争论,光伏发电成本仍然过高,国家也明确表态支持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应用,但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都存在极大的发展阻力,突出表现在地面电站发展并网矛盾凸显和分布式系统遭遇政策尴尬两方面。
中国地面光伏电站的发展,补贴难问题一直存在,很多2010年建设的光伏电站一次性补贴没有拿到手,对于国家度电补贴更是让企业操心不已。旧账没算清,新账又开始大幅累加,试问普通的民营企业和投资机构,谁敢投资光伏电站。目前,中国光伏电站的建设主体还是以电力和国有企业为主,约占6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35%属于中国转型中的光伏企业。这些企业目前很难从电站业务中盈利,大都是不怕亏,亏得起,重压下不得不转型的企业,外部资本很难参与其中。此外,大型光伏电站的并网矛盾日益凸显,以青海省为例,青海省自2011年开始每年光伏装机量都超过1GW,今年的规划在1.6GW左右,但明年青海省装机容量恐怕会骤降,因为青海电网的并网能力将达到极限,届时向东部输送则运力不足,向西藏输送则当地无处消化,大面积建设光伏电站的工作恐怕会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展受成本限制极大,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屋顶难寻和交易不受政策保护。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示范工程申报时间紧张,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寻找到合适的屋顶,很多的屋顶项目其实仅达成意向协议,预估许多项目在建设之时会变换建设地点,因为企业业主对建设光伏电站根本不感冒。光伏电站回收期限长,对于寿命较短的中国企业来讲不愿冒此风险,很多的屋顶系统是企业建设在自己的厂房之上,暂时根本不存在合理的商业模式。
此外,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来讲,如果自发自用则减少成本太高,如果参考国外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则电费计量是个大问题。从政策层面来说,仅有国家电网具备电力交易的资质,其他企业若采用类似措施是违规违法的。
总之,中国光伏政策法规严重欠缺、装机成本仍过高、民间资本仍望而却步,不具备大面积启动的任何产业基础。光伏大面积启动,最终受益的还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少数民营企业,大量的国家资金被浪费掉,老百姓不会得到好处,这样的发展模式能长久吗,是自掘坟墓,令人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