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业内关于光伏保险的新闻不少,我也来应应景。个人对目前的“口碑保险”MunichRe(慕尼黑再保险)和PowerGuard有一定的了解,将其“弊病”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如有偏差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1、门槛高
MunichRe保单的门槛高。他要求光伏企业全额投保,对光伏企业资金来说是很大挑战。另外,赔付很难,因为它设置的免赔额(指损失在一定限度内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的额度)高,高免赔额意味着只有厂家发生大的事故才能得到赔偿,而一般数额的损失如果达不到免赔额标准,保单就等于一纸空文。
2、保额不足
国外保险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保额不足,导致每瓦赔偿不足。他们的每瓦赔偿标准按照现金价值(保险公司设定的折旧后产品价值)和重置价(指几年后重新购买该产品的价格)两者中较低的价格来计算。根据MunichRe和PowerGuard对现金价值的设定,25年后光伏组件的价格趋向为0(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举个例子,如果客户在5、6年后发生事故,这时候重置价要比现金价值高,而客户得到的赔偿将按照现金价值来计算。对客户而言,因为保险公司对现金价值的不合理设定而导致赔偿不足。
3、保额衰减太快
PowerGuard另一大问题在于保额衰减太快。前几年如果发生一些小事故,保额递减很快,真正大风险来了,保额就没了。客户根本得不到赔偿。
假设一个保单为500万美元,免赔额为25万美元,每年发生一次事故,损失30万美元。处理损失的费用(包括人力、差旅、货运等)为5万美元。以十年为例,每次事故保险人得到5万美元(事故损失30万—免赔额25万=5万美元),十年就是50万。
客户十年中赔到50万,那么500万美元的保额应该还剩450万。但根据PowerGuard的条款,一旦发生事故,保额将随之“大幅缩水”,需要扣除该次事故的损失费用和处理损失费用,意即十年后的保额只剩下50万美金(450万美元—35万美元*10次—5万美元*10次=50万美元)。
从客户角度来说,只拿到50万赔偿,保额却从500万跌到了50万美金。如果这之后发生超过50万美元的事故,就没办法赔。
再假设,每年发生两个事故,每次事故30万美元。PowerGuard的保额在7年后就只剩10万美元,免赔额都达不到。对客户来说,这个保单等于作废了。如果客户倒闭了,买家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