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要闻 > 正文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低价让光伏业如何承受?

发布时间:2013-01-06 09:09:12

索比光伏网讯:“因价格倒挂,2/3的产能已经停产。”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佟兴雪不无伤感地地告诉记者。该公司拥有万吨级的多晶硅产能,但记者近日在该企业看到,昔日人来人往的厂区冷冷清清,部分员工宿舍人去楼空。

海关数据显示,从2008年开始,进入我国的海外多晶硅从1.7万吨快速增长到去年的6.47万吨,年复合增长超过56%。与此同时,在海外多晶硅巨头的低价倾销下,价格从300多美元/公斤的高点一路下滑,2011全年下滑了60%以上。目前,海外多晶硅到岸价已跌至约18美元/公斤。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说,计入管理成本与运费后,进口多晶硅的销价还低至20美元至25美元/公斤,按这个价格任何企业都无法赢利,这是国外公司明显的低价倾销。导致今年上半年中能硅业开始亏损,其他国内企业更无法幸免。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除保利协鑫维持正常生产外,江西赛维、重庆大全、洛阳中硅已部分停产,80%的企业完全停产。

自2007年起,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且生产成本下降速度居于首位。由此,我国光伏组件价格一直是全球市场的风向标。业内人士指出,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全行业在价格战上“一路走到黑”,企业自身深陷亏损泥沼,扭亏或在明年上半年。

苏州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说,晶硅光伏组件的价格早前由国内几大龙头企业所制定,2010年开始,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生产组件的中小企业,并挑起价格战,原来的行业联盟也被彻底打破。

“因没有品牌认可度与销售渠道,中小企业时常在欧美的各大光伏展会上报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低价。”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说,“2009年9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第24届欧洲光伏能源展会上,一家合肥晶硅光伏组件企业报出1.2美元/瓦。而当时的晶硅组件市场平均售价高于2美元/瓦,生产成本超过1.4美元/瓦。”

“光伏组件价格虽然跟随着成本逐步降低,但始终维持着30%的利润率”。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2010年初以来,价格战不断挤压行业利润率,少数国内中小企业甚至不惜亏本竞争。”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低价让光伏业如何承受?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