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那么,这究竟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呢?
中国光伏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严密的技术封锁中起步,抓住欧洲国家从2004年开始大力发展光伏终端市场的机会,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取得了占据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十大光伏产能企业中就有中国七家,并位居前列的辉煌成果,实现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与世界同步。
不过,从产业规模来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额也就是不到300亿美元/年,相较于国家将近2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相较于国家每年47万亿元的GDP,还是一个规模不大的产业。特别是由于国际、国内的种种原因,使得当前中国光伏产业面临产能严重供过于求、国外“双反”、产业残酷整合的局面。而这次会议既是对光伏产业过去的肯定,又是对未来的高度关注,是对中国光伏产业要不要规模化发展、如何发展定调。光伏产业从此不仅是在观念和方针上,而且作为一个重大发展方向的实体产业进入国家高度重视层面。
为了解决能源的长远发展和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人类选择了以在产业早期承担高额成本的方式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虽然通过努力,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实现了惊人的下降,但目前还是高于传统能源,需要补贴才能实现继续发展。为此,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承担应尽的义务。过去,欧洲国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天,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开始承担应该承担的部分。
中国的光伏产业目前正处在产能严重过剩、原有的外部市场日益受限两大压力之下的产业整合期。这一现状,既是全球光伏产业、贸易格局需要改变的必然,又是中国光伏产业需要转型升级的需要。在过去特定的环境下,中国光伏产业主要依靠规模、人力等低成本竞争力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要部分,技术因素未能发挥在一般产业高速发展中应有的主导作用,也是严重制约产业进步的“硬伤”。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从依靠规模降低成本为主阶段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为主阶段转变的关键点,需要市场、政策的助推。随着会议前后相关政策的完善,我们可以期待,这次会议将成为促进中国光伏产业升级换代,加速我国从光伏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迈进的一个里程碑。(作者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