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制造业企业应该回归技术创新。光伏专家王斯成就表示,根据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未来三年之内太阳能电池晶硅效率要在目前基础上提升20%,光伏的技术潜力仍非常大。
海通证券分析师也指出,综合考虑铸锭、硅片、电池和组件四个环节的成本叠加,2013年光伏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合理的成本压缩空间,预计组件成本可以做到0.4美元(约合2.4元人民币)/瓦,在目前4元/瓦的基础上下降近一半。而这一切,合理的推动因素是技术研发的升级。
随着制造业产品价格的下降,以及未来政策补贴的逐步下调,王斯成认为,光伏行业将彻底告别过去的暴利,转而进入到平稳增长阶段。“这是全行业必须认清楚的现实。”
切实淘汰落后产能
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能源产业如今一片萧条,而且,这一局面还将延续到2013年。
当然,我们也看到,政府对新能源的刺激政策在加码,在电网已经放开分布式光伏并网、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办法即将出台的背景下,分布式光伏明年或迎转机,安装工程类企业将率先受益,逆变器企业业绩也会受到拉动。
新能源作为非成熟行业,初期的供需需要政策拉动。经过近5年的培育,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跨过政策规划引导下的产业扩张期,风电和光伏产业均已成熟而且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面对供需失衡的情况,政策一方面要在扩大国内需求上着力,另一方面则要加快推动兼并重组,规范行业的发展。
目前市场预期较高的系列政策有:出台并网电价补贴细则;建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以及《关于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工作的意见》、《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等细化文件。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的进一步下跌,在0.4-0.6元/度补贴、放开并网的政策支持下,2013年分布式光伏或将开启新的市场,其应用环节如安装工程类企业、逆变器企业将率先受益。
不过,业界预期,分布式光伏发电未来三年的新增装机最多只有15GW,短期内尚难以解决光伏行业面临的供大于求难题。
要解决光伏产业的供需矛盾,最关键的是地方政府要切实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近60GW,国内仅A股、美股、港股上市企业的产能就高达25GW左右,而且,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光伏公司破产或退出。只有地方政府不再持续干预落后产能退出,真正形成有效的产能退出机制,整个产业才能走出困境,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