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起来,“压趴”张志熔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涉嫌和中海油的“内幕关联”交易而被罚了1400万美元。也有人说,他和尚德施正荣一样,都是全球行业衰退的“牺牲品”。其实更深层的原因,还是我们的企业家缺少“全球化经营”的素质,这才是导致今天结果的根本原因。
不客气的说,张施两人虽然都是全球业内的“大佬”,但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完全具备了“跨国企业家”的素质。否则,张就不会在“内幕关联”上被重罚,施正荣也不可能使公司的股票跌到惨不忍睹。他们当年的成功,一是仰仗世界经济的需求旺盛的大气候,第二也是更重要的还是靠政府的大力扶持,是被“奶大的”的行业巨头。在这两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当地政府“保姆般”的呵护可谓“无微不至”。这在助力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缺少或忽略了市场本该有“锤炼”和“摔打”。
江苏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必须要学习和精通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不仅要了解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周期,更要熟悉国际市场企业必须遵守的竞争规则和法律环境。这些都是国内政府“奶妈”般的扶持所不能给予的。国际化使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不仅没有了“特权”,而且还有了更多过去根本不了解的他国法律和规制的制约。稍有不慎,就会被股民或相关方面推上法庭成为被告,甚至要付出巨额的赔款。所以,要真正使企业国际化,首先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必须国际化,必须在知识结构和运营理念上“更新换代”,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只有如此,江苏的企业家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才可能少跌跟头,少走弯路。
熔盛和尚德,是国内造船和光伏行业中数一数二的“老大”。而江苏在这两个行业的发展上,都是全国第一。把这两个行业“大哥大”的教训总结好了,江苏在这两个行业的江湖地位方可“更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