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吕锦标观察,许多企业重前端扩张,不重后台研发与运营的精细与优化,再加上新业务的拓展,管理层的精力基本无法兼顾,更谈不上专注。
舆论的普遍观点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对产业的“催肥”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推手;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赛维、尚德等巨头在生死关头“绑架”政府,实现“大而不能倒”。
“谈不上谁绑架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这只能用“中国特色”来解释,“事情都是环环相扣,假如没有政府支持,新兴企业很难在地方有大起色;假如没有银行输血,企业很难大肆扩张;假如没有政府的影响,银行哪有那么大胆子……”林伯强试图用“假如”来理清各方错综的利益关联。
但也有不同解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不止一次听到些许无奈的言谈:那时候企业都在赚钱,地方G D P得以快速拉动,“还能给企业和政府带来声誉”,彼时去要求地方控制产能理性发展,那无异于“把手伸向刺笼子”,“他们也想努力管,但怎么管?管不动!”国家管理部门的缺位,地方政府的越位正是造成光伏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抛弃幻想
“按现在的价格,大家都不挣钱;特别是多晶硅,很多企业无法维持,虽然我们还在生产和销售,但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吕锦标表示,长期坚持下去的关键,还是通过技术创新把成本降下来。
产业踯躅之时,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的救市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密度陆续出台,从分布式示范项目、到国家电网并网承诺,再到国开行对“六大六小”光伏企业的信贷支持等等,其举措涵盖了政策优惠、资金支持、扩大内需、理顺产业链上下游等诸多方案。若管窥其一,不难看出此轮政策救市的巨大决心。
面对外部的贸易摩擦,中国政府亦在11月初的短短几天之内,对欧盟发起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当前,美国双反已经落锤;欧盟的双反调查结果还没有最终答案。林伯强分析,“欧盟的结果应该相对美国会更温和一些”,但最终结果并不乐观,“业界不应抱太多幻想”。
对企业而言,外部市场恶化的情况下,国家政策的力挺无疑是巨大利好,但政策对内部市场的现实拉动效应,各方仍持保留意见。
长期以来,国家电网公司被光伏行业视为并网的最大阻碍,其姿态在10月26日表现出了“180度的大转弯”。当天上午,国家电网正式公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承诺免费提供接入系统方案制定、并网检测、调试全过程服务等多项针对光伏发电的优惠措施。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做了大量准备,未来中国电网完全有能力接收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
业内人士分析,并网的问题可能将由此取得突破性进展;国网的新政将为国内市场的开启提供强大助力。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