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应势 光伏保险之箭不可不发
说起英大财险的这个新险种,也不是“拍脑门”的偶然产物。假设不是英大财险带这个头,光伏保险产品也是迟早要出炉的,因为它因时应势。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涉足当前很不景气的光伏产品似乎是一种冒险,但实际上也是看好太阳能行业的潜力。光伏发电获准并网以后,多个省份正在向国家发改委申报项目。据业内人士预计,在2013至2015年,中国至少有31-32GW的光伏组件需求量,按1个GW500万美元的保费收入来计算,假设投保率达到80%,据保守估计,未来3年,仅仅在国内市场该光伏组件保险产品的累积保费收入将超过1亿美元。
对于企业来说,“25年期光伏组件质量及性能保险”来的就是一场“及时雨”。山东力诺光伏集团的大部分产品都参与了该险种的投保,总经理李秉霖表示,“按照国际惯例,如果我们投保光伏保险产品,就会容易得到国际买家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买卖的成功率。但我们咨询下来发现,国内没有专门的光伏保险产品,而海外相关险种承保条件苛刻且免赔额高。”而这个产品恰恰符合海外市场的期望,同时也能让企业的风险控管体系更加健全。
国内光伏企业的投保需求在不断激增,而长期以来,光伏企业只能在国外保险公司投保,“风险在国内、保费在国外”,实际出了问题,海外理赔很是繁琐。
质量隐忧浮出水 风险呼吁第三方
据传光伏业内有一个“258”的说法,不知有多少人清楚,即光伏产品使用2年后容易出事,5年出事多,8年出事多,过了8年就稳定了。但从2004年算起,中国还没有一块电池板用过8年,预计未来两年将可能迎来一个诉讼高峰期。
2012年,国内光伏业的假冒伪劣事件已不在少数。先是浙江出现了仿冒阿特斯品牌的案件,又传广东海关查获一批发往东南亚某国的尚德品牌光伏组件,但货号却并不在尚德的系统之中。其实早在2008年,西班牙市场还处于供不应求时,就曾出现了用纸印刷成电池模样来销售的荒诞事情。
光伏行业的质量风险,其实很普遍。甚至包括众多明星企业在内的光伏企业,其自身的产品质量管理也存在漏洞。目前已上马的光伏电站,其潜在的质量隐患也在逐渐显露。
光伏产品及项目的风险与日俱增,如何应对?行业标准与认证制度的出台,是个主要对策。此外,既然是质量风险,保险公司的介入,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