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密集出台,企业也开始快马加鞭奋起自救。
9月13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和山东力诺集团联合发起“万间屋顶阳光计划”,将因欧美“双反”调查可能造成的难以出口的光伏组件在国内消化,自发自用启动内需、降低成本。
11月6日,东营光伏发布公告,在将50.38%股权转让给东营市政府后,迅速转向国内市场,重点生产和建设独立电站,并希望这一业务占到公司未来营业额的40%。
“自发自用、内需转机在屋顶”逐渐开始成为了扩大光伏发电内需的基本观点。有数据显示,主要以“屋顶”为安装平台的“分布式”装机容量,将在2011年比2010年增幅提高109.14的基础上,2012年又将比2011年增幅提高147.68%,这对光伏产品的销售,无疑是个重磅利好消息。
针对目前的中国光伏市场,业内人士建议,从上下游同时练内功:上游对多晶硅企业来说,关键是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敢于竞争;而对下游市场来说,则要持续、有计划地扩大需求,不断完善终端市场,带动其他环节降低成本,使得光伏发电真正具有经济价值。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光伏产业现在的危机固然有“两头在外”的先天缺陷和欧美“双反”的目前紧逼,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的光伏产品还存在着质量不高,技术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如果这种局面不改观,那么今天我们遇到的是欧美,明天可能就会面临韩国、印度等国的“双反”。据了解,国家商务部等部门正酝酿出台光伏行业的强制认证和检测制度,成立国家级的检测中心,建立起我们自己的与美国UL认证和欧洲CE认证一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标准,通过推行强制认证和检测制度,减少出口企业数量,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和光伏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而为了避免“一棵树上吊死”的厄运再次重演,商务部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部门正积极推进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援外力度,方向直指地域辽阔、光照充足的非洲40多个国家,强制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从长远看,若扩大内需和开拓新的出口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墙内墙外同时花开芬芳,那么,中国光伏行业的寒冬也许很快就会过去。